美育润童心 乡土映青春(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发布时间:2024-11-28 00:52:09 来源: sp20241128

  近年来,甘肃兰州文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暑期学生活动实践情况,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学院以“星芽乡村美育计划”为载体,组织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到定点帮扶的庆阳市庆城县开展“互联网+美育”乡村学校美育教育帮扶活动。4年来,先后有150多名师生加入支教团队,他们以美育课程为支点,通过暑期线下支教、日常线上教学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美育知识传递过程,让乡村孩子、学校师生共上一堂大思政课。

  鼓励乡村孩子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美

  “仰望星辰大海方向,内心拥抱超越力量……”百余名师生齐唱《强国一代有我在》,嘹亮的歌声回响在庆城县冰淋岔九年制学校的上空。

  选择这样一首主题曲,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胡炬有自己的考虑。从2021年起,每年暑假胡炬都会带队来到庆城县开展短期支教。她带领志愿者和当地学生一起,排演红色音乐广播剧、学习红色音乐。无论哪种艺术形式,胡炬都坚持一个标准:作品要体现并传递正确的理想信念。

  “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把每一句歌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让孩子们理解歌词背后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这样他们表演时才能情感充沛。”胡炬说。

  今年暑假一到,胡炬又带着“星芽乡村美育计划”团队的12名师生来到庆城县,为百名乡村儿童开展美育教育。

  紧握扇柄,倒转扇面,将其缓缓沉入水中,待水完全没过,再顺势提出,不出10秒,11岁的孙国栋制作好了一把漆扇。看着亲手制作的扇面,孙国栋瞪大眼睛,激动地跳了起来:“太漂亮了!”

  胡炬给孙国栋竖起了大拇指。制作漆扇,是兰州文理学院今年在暑期支教活动中的新增内容。一上午时间,100名小学生都搭配好喜欢的颜色,亲手制作出一面面漆扇。

  一周的支教活动里,唱歌、跳舞、画画、乐器演奏等课程体验逐一进行,“星芽乡村美育计划”团队的师生就住在学校里,一边给孩子们授课互动,一边细细观察。胡炬说:“我们把美育课程当作一个支点,鼓励乡村里的孩子们主动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

  为了兼顾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需求,团队根据年级和人数,将小学生划分为5个班级,分别由不同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班管理。“孩子们都很聪明,多鼓励他们,他们的参与度就更高了。”胡炬说。

  “跟你们在一起很幸福”

  对村里的孩子们来说,美育课程意味着开拓视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支教团队的师生而言,暑期支教已经成为参与社会实践、上好思政课的途径。

  袁郁郁是兰州文理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这次是她第一次参加暑期支教活动。从学校出发到冰淋岔九年制学校,需要先后转乘高铁、大巴和轿车,耗时将近10个小时。“从准备活动到支教结束,10多天的日程非常紧凑,看到孩子们都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也非常自豪。”袁郁郁说。

  有次下课后,一名孩子在便利贴上写下:“跟你们在一起很幸福!”袁郁郁看到后特别感动。课程结束时,志愿者们给100名孩子逐一写信,袁郁郁写道:“跟你们在一起我也很幸福!”

  和袁郁郁同班的王欢欢,用一周时间,先后教会孩子们《夜空中最亮的星》《小城夏天》等近10首歌曲。不仅如此,她还主动选择与一名孩子同住。“虽然相处时间有限,但能把所学付诸实践,还能看到孩子们反馈,我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提升了不少。”王欢欢一边写日志,一边总结收获。

  信息化手段让支教课程延伸到日常

  这些年,乡村基础教育设施不断完善,为支教团队开展丰富的美育课程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里每间教室都有标准化的智慧信息大屏,声乐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里的设备也都很完备,我们的美育资源能发挥出更大作用。”胡炬说。

  为此,她和兰州文理学院的驻村工作队一起,把暑期支教的课程延伸到了日常。学期期间,兰州文理学院每周都会组织专业力量,通过信息化系统连接庆城县、镇原县和环县的十几所乡村小学教室大屏,开展艺术领域的课程指导。

  “这可不是简单播放个视频,我身在兰州,可以看到所有参与的同学,大部分我都能叫上名字。”胡炬点开一面屏幕演示起来,“如果课程内容比较复杂,这边还有我们的助教呢!”她笑着指向景璟。

  景璟也来自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现在担任学校驻庆城县桐川镇大滩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除了承担村中日常工作,他还是周边几个乡镇的“互联网+美育”助教。每周,他都会安排好时间,轮流前往几个乡村小学,解决孩子们在美育课中遇到的难题。

  学校开展的美育课程越来越多,也为胡炬组织暑期支教提供了数据参考。现在,兰州文理学院每年能提供超过400个课时的美育课程。“我们能从中分析出更适合今年暑假开展的活动。”胡炬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12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