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 | 专家呼吁:痛风需长期管理、定期测血尿酸水平

发布时间:2025-01-07 17:06:47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上海4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4月20日是第八个“世界痛风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秘书长李顺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痛风发病率上升和患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比方说体重超标、大量饮酒、饮食结构失衡、过多摄入内脏、海鲜、肉类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发痛风的背后推手。

  据悉,痛风常常在夜间急性发作,会出现红、肿、剧烈疼痛等关节症状,常发于大脚趾、踝关节等部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痛风的发作频率往往会逐渐增加,发作持续的时间也会延长。李顺指出,痛风的危害不容小觑。“痛风不仅发作时剧痛难忍,导致关节损害,还可能伴发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增高,如果一直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慢病化,严重的可能出现畸形、残疾,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实,“420”这个数字与痛风息息相关,因为它是人体血尿酸水平的警戒“红线”。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当人的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高于420umol/L时,即可被判定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易引发痛风。李顺指出,很多痛风患者不光是尿酸高,可能还伴有血糖高、肝功能异常等其它问题,因此,对痛风的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离不开院内、院外及患者之间各方面的高度配合。

  据了解,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也各有侧重。李顺介绍,痛风急性期以非甾体抗炎药物为主进行治疗,减少了激素制剂可能带来的胃损害风险,安全性更高。当患者进入缓解期后,则需要以抑制尿酸的药物为主,将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减少饮酒、降低体重、多吃五谷杂粮、减少嘌呤摄入。

  身为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的李顺指出,对于痛风这类疼痛疾病,大众的认知和警惕程度往往不高。这位专家坦言,患者对疼痛疾病的误区很多。有人觉得疼痛忍一忍就算了;还有人能拖就拖,漠视疾病;也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疼痛过度关注,稍微有一点点难受,就大把大把胡乱用药。

  “我们建议在‘互联网+’的体系下进行痛风管理,鼓励患者和家庭医生的对接,每隔三个月左右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管理好疾病。”李顺说,“由于痛风起病急,患者可能来不及去医院,在院外,例如药店等渠道应急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培训的药师在患者选购药品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合理的建议。而长期来看,院内医生的长期随访指导不可或缺。”(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