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劳动的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4-12-22 00:28:10 来源: sp20241222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诚实劳动是劳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大力提倡诚实劳动,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道德支撑。

  诚实劳动是劳动创造价值之基

  劳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条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把劳动比喻为整个社会都在围绕旋转的“太阳”;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社会属性的价值;作为劳动成果的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交换价值,其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无论是使用价值、价值还是交换价值,其创造和计量都对劳动有两方面基本要求,一是过程的客观真实性,二是计量的正比一致性。一方面,自然物不会自动变成人需要的商品,劳动能够创造价值首先必须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客观真实的活动,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创造的虚幻活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即劳动成果大小与劳动主体付出总体上成正比。事实上,只有这种正比关系存在,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在流通中的交换价值才是可以被计量、被公认的,商品的流通才能得以实现并畅行无阻。劳动过程的客观真实性和计量的正比一致性归结起来就是要求诚实劳动,诚实劳动是劳动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得以衡量的基本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生活、生产的劳动的时空场域和具体形态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越来越明显,体力劳动越来越被机器所取代,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间的协同劳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等各种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了数字生产、虚拟空间劳动等劳动新形态的出现,这些都需要对劳动与劳动价值的衡量进行新的认识。但即使是最复杂、最新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和技术创新应用,它们自身的生产和人对它们的使用,最终都仍然归结于人类的具体的、活的劳动。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非但没有“证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反而证实了其理论逻辑的正确性,证明了劳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性活动的性质没有变,劳动是价值创造者的地位没有变,诚实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变。

  诚实劳动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既把人同动物区别开,又把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因此,诚实劳动是对作为劳动者的个人的品德规定和要求,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诚实劳动是个人物质生存之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显而易见,人类不劳动、不诚实劳动就无法生产自己生存必需的物质资料。

  诚实劳动是个人精神成长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个体人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是精神的成长。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劳动实践是人精神成长的源泉和动力。一方面,劳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人通过劳动实践进而产生意识,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精神认知的对象世界;另一方面,劳动实践的发展又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动力,人在劳动实践中巩固深化认识,新的劳动实践催生新的认识。劳动,既创造了财富,也砥砺着精神。人行天地间,只有在诚实劳动中不图安逸,不惧困苦,爬过高山,蹚过激流,拼搏过,奉献过,才能感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与充盈,才能体会生而为人的自在与尊严。

  诚实劳动是个人社会发展之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离不开劳动,也离不开社会。人的劳动必须也只能是在社会中展开。因此,个人的成长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逐步融入社会,完成社会化。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诚信的品德至关重要。《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个人在自身的人生发展过程中与他人交往、参与社会分工、实现社会交换等,都需要以诚信品德、诚实劳动为根本。

  诚实劳动是社会发展进步之需

  劳动既是个体实践,也是社会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诚实劳动是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共同职责,是人类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无论是对个体劳动还是社会发展,诚实劳动始终是社会亘古不变的需要。人类社会越是进步发展,交换交易就会越来越广泛频繁,对诚信价值、诚实劳动的需求就会越来越高,就越需要充分发挥诚实劳动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诚实劳动创造社会真实财富。社会的发展进步,建立在真实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离开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所谓社会财富便是镜花水月。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真实的社会财富,是社会这艘大船经受风浪考验、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压舱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断证明,人类依靠诚实劳动创造的社会客观物质财富越丰富,社会发展的后劲就越强大,社会进步的空间就越广阔,社会发展的速度就越迅捷。如果偏离了诚实劳动的轨道,依靠虚假财富的数字编造、财富创造的投机取巧、劳动过程的坑蒙拐骗等,不仅违背财富创造的规律,更违背社会正常发展进步的规律。

  诚实劳动支撑社会秩序稳定。人类依靠劳动收获物质财富,在交往交换中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依靠结成的社会关系不断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劳动活动,在此过程中,人类结成的社会关系逐步稳定进而形成一定的整体社会秩序。“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充分说明诚实是良好社会关系建立与维系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只有每个劳动者都通过诚实劳动收获财富,社会的基本秩序才能够得以维系。如果劳动者存在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失信行为,通过瞒与骗的不当手段或许换来了一时私利,但最终全社会都要为诚信缺失“买单”,没有人是受益者。

  诚实劳动引领社会公德建设。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人云,“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人之为人要真实诚恳、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是中华儿女始终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人心的道德力量。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凝神聚力与启智化德的重要价值引领作用。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落实到诚实劳动的实践中。如果人人都踏实劳动,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自欺欺人,不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就会形成以诚为美、以诚为贵、以诚为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作者:洪晓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副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