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题材影像创作值得开掘

发布时间:2025-01-01 07:35:43 来源: sp20250101

  电视剧《江河之上》剧照。   电视剧片方供图

  近日,环保题材电视剧《江河之上》播出。该剧艺术化地反映了长江流域环境司法改革和环境资源审判的生动实践,不仅仅讲述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也将“司法改革”作为全剧主线,通过富有戏剧张力的叙事和较为立体的人物塑造,对“环保”和“司法”两大主题予以艺术诠释,展现了人民法院为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做出的不懈努力。

  用一桩备受关注的环保事件作为该剧的序幕,戏剧冲突引出跌宕起伏的剧情走向。化工厂爆炸案、村民纠纷索赔案等案件,以平行的叙事结构展开。各个案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交织联结,如此结构,强化了戏剧张力。这些案件大都取材于现实,有时代特色,又具典型意义。剧中再现了一波三折的审理过程,突出法院现场取证、开展巡回法庭等司法实践场景。环境发生了怎样的问题?法官有哪些法治思考?各个司法单位如何配合?通过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题,讲述司法工作者打击污染犯罪、维护环境生态、探索司法改革、捍卫人民利益的故事,将相对宏大的主题潜移默化地融于剧情中,增强剧集的艺术性、观赏性。

  电视剧是影像艺术,影像艺术中的人物塑造是否出色鲜明至关重要。作为一部群像戏,《江河之上》塑造的人物比较立体,大都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该剧以20个左右真实案例作为基础。行政审判法官罗远果敢而充满理想,面对事业与情感的坎坷,不放弃对环保事业的坚守。基层法庭庭长耿念工作认真负责、勤勉务实,在面临生活的困境时,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法律人的原则。原本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女法官林海岚尽职尽责,多次化解罗远、耿念等人的家庭矛盾。三位法官角色对维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环保都有执着的坚守,人物形象贴近现实,具有生活质感。对环保有着独特见解的女教授夏未冬、公益律师苏卓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也各具特点,有较强的艺术典型性。

  “环保”和“司法”是专业性、话题性很强的领域,对于文艺创作者来说,是值得不断挖掘的题材富矿。当然,如何艺术地将现实实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影像语言,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1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