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5:45:38 来源: sp20241115
旅游彰显个性 消费更加理性
“五一”消费呈现新特点
假期房间预订一空,用餐高峰排队等位,景点门票“一票难求”……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市场持续火热。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在各项数据呈现升级趋势的同时,今年“五一”消费也涌现出一些新场景新模式。
“小城市”旅游“热” 下沉市场潜力被挖掘
相较于知名旅游城市,这个“五一”假期,县域市场旅游热度明显上升。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40%,跑赢全国大盘,且增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不想去扎堆逛景点,但在家待着也无聊,在社交平台上种草了山西运城,就去那里玩了几天。”北京市民张女士表示,在搜索北京周边不拥挤又能带来不同体验的旅游地时,“地上文物大省”山西吸引了她和家人,“解州关帝庙、鹳雀楼、永乐宫、普救寺,还有神潭大峡谷,运城不光有古迹,也有好风光,吃住价格也不贵,这趟旅行有趣还自在,我和家人都很满意。”
小城市的魅力正被逐渐发掘。去年以来,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先后出圈,充满烟火气的小城市在不断吸引大众的目光。在发达的社交媒体推动下,一条老街、一个菜市场、一份独特的美食,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
“相比一、二线城市的‘人挤人’,下沉市场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可能。而且,相比一、二线城市假期高企的住宿、餐饮费用,下沉市场也更有性价比。”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表示,旅游市场下沉背后是中国旅游市场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以及旅游市场供给侧、需求侧的结构性变化。从需求侧看,消费者避免人从众的心态更为明显,从一、二线中心城市向三、四线甚至县城走,日后将愈发普遍。从供给侧看,高铁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线及县域市场与中心城市的直达性。同时,下沉市场的旅游供给也在不断完善。今年以来,携程平台上新增县域景区近千家。另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级行政区共新增127家4A级景区,其中65%都分布于县城及县级市。
游客带动地区旅游消费的上涨。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曾估算,吃一顿天水麻辣烫人均消费3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650元;一张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景区门票8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消费850元;体验一次泉州簪花仅需4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900元……尽管人均消费额比不上热门旅游景点,但这笔收益仍是可观的,这也促使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发力,以各有千秋的地区文化和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希望接住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泼天富贵”。
“对于旅游经典业态而言,下沉市场无疑是市场新蓝海、创业新赛道。”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市场进一步下沉,中小城市、中心城镇和发达地区重点乡村是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日渐增长的旅游客源地。戴斌认为,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的市场基础,面向下沉市场和需求升级,应务实推进国内旅游提升计划。以游客满意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面向散客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
出入境游“回暖” 支付便利化程度提升
“五一”期间,出入境游也迎来小高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新加坡、日本、泰国、美国、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缅甸、印尼为主要出境游目的地,游客人数占出国旅游总人数的60.7%。
航空、铁路、航运等领域市场主体积极投入旅游业,并在劳动节假期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据第三方出行平台“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排名前20航司中有14家日均航班量同比正增长。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自4月29日起至5月6日止,累计发送旅客1132.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1.6万人次。
入境游玩的外国旅客明显增多。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西安、重庆、杭州等地的入境游热度明显增长,韩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客源国游客占外国游客的59.5%。
事实上,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旅客奔赴中国,观赏山川美景、感知中华文化。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为促进入境游加速恢复,多地文旅场所在推出对外国游客的服务措施的同时,也不断推进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工作。支付宝平台显示,“五一”假期期间,15个免签国入境宾客用支付宝消费人数同比增长超4倍,入境宾客绑外卡用支付宝消费同比增长7倍,用支付宝做国际游客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5倍。
重点商圈“吸金” 升级产品成为销售新热点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8%。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5.1%。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汽车、家电、家具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7.9%和4.6%。线上消费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5月6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3586.9万人次,同比增长2.5%,消费金额达到99.2亿元。同时,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127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9.9亿元。
在各级商务部门和商业服务业企业精心组织下,重点商圈展现出十足的消费活力。东城区联合20余家老字号品牌、百家门店推出“品质消费节”,开启国潮消费盛宴。海淀区“悦动海淀”特色活动囊括美食品鉴、演艺观赏、市集漫步等,燃爆节日市场。石景山区以“京西”主题串联美食、购车、骑行等多业态。平谷区“国际桃花节”综合观光、文化、音乐、健身等多元素,诠释消费新含义。据银联商务数据,五道口商圈、中关村商圈、望京商圈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倍、1.1倍、76.9%。
与此同时,消费品迭代换新也成为假期消费关键词。这个“五一”假期,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以旧换新,家居、家电、通讯器材类商品惠民让利活动。浙江全省联动,多地同步开展了“汽车消费嘉年华”活动;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第五届“五五购物节”。
“家里的冰箱该换了,假期逛街看到有‘无忧焕新’的活动,还给免费上门、拆卸、搬运,就换了一台智能节能冰箱。”刘女士介绍,自己在假期参加的是北京地区苏宁易购携手30余家家电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开启的“无忧焕新”活动。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假日消费需求的释放,北京各区以政策叠加置换补贴,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除“无忧焕新”活动外,“五一”假期京东平台联合100余品牌商家成立“家电家居焕新联盟”,专属补贴、专享折扣满足多样化需求;居然之家依托线上平台“洞窝”发放家居消费券;小米通讯“旧机折价与新机补贴”覆盖手机、笔记本、空调、电视等8类商品,助力消费焕新升级。
而在大宗消费方面,延续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热度,政府和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以旧换新或购车补贴活动。昌平区汽车消费券加大新能源车补贴力度,西城区、丰台区、顺义区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汽车嘉年华”“汽车消费节”活动,加速汽车消费潜力释放;石景山区推出“京西有惊喜‘惠’购好车季”主题活动,千万汽车消费券、购车分期补贴有效激发汽车消费活力。记者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了解到,“五一”假日期间,中行北京分行汽车及家装分期签约金额超过1.5亿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认为,从“五一”假期消费情况来看,商品消费将持续回升,服务消费也将保持较高增长势头。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消费将会成为新增长引擎。全年来看,消费增长的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消费规模稳中有进,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第一拉动力的地位将得到巩固。 文/李悦
(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