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林海藏“金”:林间小镇蹚出生态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12-25 20:50:21 来源: sp20241225

   中新网 兴安盟9月5日电 题:林海藏“金”:林间小镇蹚出生态致富路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初秋来临,蛟流河畔,树木阴翳,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的赤松茸种植基地,一朵朵白肚红伞的菌菇冒出地面,圆润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在田垄间翻找采摘成熟的赤松茸,有条不紊地将货品运往仓库,经过分装,准备销往国内外市场。

  六户镇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现有林地面积50.7万亩,林下食用菌种植是六户镇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蹚出的致富路之一。

图为村民在林间采摘赤松茸。 张佳 摄

  赤松茸是一种高端食用菌,通身是宝。人工培育的赤松茸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食用起来口感比其他菌类更具有爽、滑、嫩的特点,富含氨基酸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基于此,六户镇探索以林为主,集农、林于一体的复合型林下种养模式,带动村民投身林下经济,拓展增收渠道。

  2023年,六户镇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菌菇种植基地,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发展赤松茸林下种植,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

  2024年,六户镇在六户村实施民族团结食用菌产业示范研学项目,种植食用菌160亩,建设1000米围栏及两眼水井。

  “通过项目建设,每年可增加六户村7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这部分收入可用于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突泉县六户镇项目办负责人王健介绍。

  走进民族团结食用菌产业示范研学项目的食用菌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挑拣、分箱、打包刚采摘不久的赤松茸。

  王健介绍,该项目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参与到食用菌种植、采摘、销售等各个阶段,参与项目建设的村民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图为民族团结食用菌产业示范研学项目的食用菌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分拣赤松茸。 曾令刚 摄

  除了“经济账”可观,六户镇的“生态账本”也可圈可点。为保护环境,秸秆严禁焚烧,而自然降解速度又比较慢,一直以来很让农民头疼,而林下种菌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亩赤松茸可以分解5吨秸秆。”六户村村民马宏波告诉记者,赤松茸作为真菌,分解秸秆速度较快,几个月下来,秸秆基本分解消耗完毕,转化为菌菇和树木生长的养分。

  如今的六户镇林下产业如雨后春笋:通过林药间作,种植5000亩“榛子+药材”,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可持续稳定收入1万元;在林下种植食用菌750亩,人均年收入2.8万元……

图为“榛子+药材”基地迎来榛子丰收季。 张佳 摄

  推进林下经济建设,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自然资源,为百姓增产增收开启了绿色通道,还充分发挥了剩余劳动力的潜力。

  “我已经在这儿工作2个多月了,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一点儿不比在外地打工差。”林下种植产业的发展让马宏波的生活更有底气。(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