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3:42:50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赤峰2月28日电 题:乡村放映员:跋山涉水40年,一年走坏20双鞋
作者 奥蓝 端木 单德志
每到下午,简单扒拉几口饭,咕咚咕咚灌一大碗水,之后起身小心翼翼把放映设备装上车,再跋涉好几个小时去村里放电影,最后顶着星光回家……这是王凤远春节的行程安排,也是他从业40年来的日常。
王凤远是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今年春节期间,他一直走乡串村开展“放映过大年”活动。“春节期间,外地的人都回老家来了,这个时候放电影上座率也高。”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县城。如今基层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但电影依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宁城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共覆盖305个行政村,一年至少有3660场放映任务,而像王凤远这样的放映员一共有22名,他们常年奔走在乡间。
王凤远负责三座店镇下辖8个行政村的电影放映任务,从业40余年,他放映电影超2万场次。山路崎岖,路途遥远,他一年要穿坏20多双布鞋。“布鞋的确比厚底皮鞋容易烂,但穿着舒服,干活也方便。”
不论是王凤远初入行时的1983年,还是40年后的现在,乡村电影放映员都是个不挣钱的苦差事。他告诉记者,最初时,除了自己自告奋勇,并没有年轻人愿意干。“但我觉得这个工作挺光荣的。老百姓都能看上电影,给他们带来欢乐。而且,我自己也爱看。”
(资料图)图为王凤远在出发放电影前,将设备装车。端木 摄最开始,一辆自行车、一部放映机,一个影片箱子,就是王凤远放电影的全部家当。放映设备有100多斤重,王凤远就驮在后座上。“有一次在去西沟村的路上赶上下游发大水,我背着机器和片子,淌着齐腰的水过河。”回想之前的经历,王凤远仍心有余悸。“是真危险,也真辛苦。但当时就是心里抱着一个信念:要让老百姓看上电影。”
后来,各个村子之间修通了水泥路,王凤远的电影放映机换成数字化设备,自行车也换成了电动三轮车,跋山涉水的经历再也难见了。
(资料图)图为王凤远(右一)正在放电影。端木 摄这个“春节档”,王凤远一共去了15个自然村,放了30多场电影。“挑电影也是门学问,得按照国家要求保质保量,还得百姓们爱看。”
距离最远的是狍子坡村,那一天,60多公里的路王凤远走了3个多小时。“前段时间下了两场雪,路不好走,上坡还得找老乡搭把手推一把。”
王凤远告诉记者,每一次下乡路都小心翼翼。“怕路颠簸把放映机器弄坏。遇见沟坎时,还得下来推着车走。”
每次放电影,村里的大会议室就是放映厅。每每得知要放电影,男女老少一吃完晚饭就来占座了。
这个时候,王凤远就身兼数职。他不仅是电影放映员,还是宣传员、秩序维护员、卫生员和服务代办员。帮村民们从镇上捎快递、在现场给老年人安排座位、打扫卫生……每每正式放电影片之前,王凤远还会给村民们先放一段宣传片,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农业技术、防灾减灾知识等。
“只要王凤远一放电影,我们大人小孩都来看。”今年60多岁的河东台村村民张庆信是王凤远的忠实观众,每到周六日,张庆信都翘首期盼王凤远的到来。
(资料图)图为王凤远。端木 摄“老百姓能看上电影,还喜欢电影里面的内容,给我们的工作点赞,我就觉得挺乐呵和感动的。我们这上座率不错,最多的时候有三四百人呢,片源也挺好的。我觉得这么干值得。”说这话时,王凤远嘿嘿地笑了。
赤峰市宁城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特殊贡献奖、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优秀电影队、感动赤峰人物……从业多年来,王凤远也获得不少荣誉,这些证书都被他整齐地码放在柜子里。“放映员的工作虽苦,但也有乐。能让山村的百姓看上电影,学到知识,这就是乐。”(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