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大地绿动澎湃

发布时间:2024-12-21 16:41:53 来源: sp20241221

▲图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太姥山镇的宁德核电基地。宁德核电/供图

▲图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太姥山镇的宁德核电基地。宁德核电/供图

  开栏语

  能源产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作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中国能源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中国能源报》特别策划推出“总书记的能源足迹”专栏。我们的编辑记者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因能源变革勃发生机的城市和乡村,走进牢记总书记嘱托攻坚克难的能源项目,走进“端牢能源饭碗”的能源企业,走进总书记看过、关心过的工厂车间,记录、挖掘、讲述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能源发展好故事,标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能源注脚。本期推出首篇文章,发现福建能源发展新意,触摸八闽大地澎湃绿动。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城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要增创发展优势,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向产业聚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习近平

  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多时间,先后在厦门市、宁德地区、福州市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各个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福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山山水水寄深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擘画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

  闽山闽水物华新。如今的福建,不仅是经济强省、生态强省,也是引领绿色转型的清洁能源大省,清洁能源产业成为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坚强后盾。

  闽江之滨,福山郊野公园内,彩虹步道蜿蜒山间,福州百姓漫步休闲,享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祉。

  筼筜湖畔,草木葳蕤,白鹭翩飞,一湖碧水讲述厦门人民呵护鹭岛、践行生态优先的担当。

  桐城福鼎,漫山遍野白茶飘香,海边渔村焕新蜕变,绘就宁德群众依山靠海谋发展的砥砺画卷。

  …………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国能源报》记者登海岛,入古巷,进港口,上山巅,深入电站,探访乡村,真切感受能源人守护万家灯火和文化遗产的初心、走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立足保供加快能源转型的决心。

  那山、那水、那人,唯有走近,方能倾听感念和心声;那景、那事、那情,唯有记录,方能触摸时代的变迁和脉动。

  “电”亮生态强省——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3%,这是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曾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于2000年推动福建率先在全国探索生态省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3月赴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交出亮眼“答卷”——

  2023年,福建全省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5%,全省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8.7%,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森林覆盖率达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

  这份“答卷”背后,是清洁能源跨越式的发展——

  截至2023年底,福建省发电装机首次突破8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3%;2023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35.4%,全省供电可靠率达99.9682%。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3%,这是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优势,福建将尽快实现全省的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介绍。

  平潭外海,海风正劲。一座座白色“大风车”御风舞动,其中的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机在满发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用电,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4万吨。

  晴川湾畔,天空海阔。国家重点工程——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四台机组矗立海滨,每年发电3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植树造林7.3万公顷。电站内保留着的200多亩生态茶园错落叠翠,一芽一叶的“白牡丹”正待采摘。

  闽侯山顶,铁塔林立。清洁电能从福建省首个特高压变电站——1000千伏榕城变电站“出发”,沿着国家重点电力工程——福州—厦门特高压这条“电力高速公路”,送至厦门,点亮鹭岛。

  风电、核电、特高压项目的建设,为福建增添了更绿的底色,而清洁绿电的使用,让福建更加清新。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期间,这样盛赞厦门。

  雨后的鼓浪屿,空气格外清新。福建省首栋“光储直柔一体化”用电建筑——大德记开关站掩映在绿树丛中。白天阳光充足时,开关站20多平方米的薄膜光伏墙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夜间通过储能系统再对建筑供电。

  “大德记开关站目前是一个直流供电微网示范项目,相当于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可以独立于大电网运作。”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鼓浪屿供电所所长方颖颖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项目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近20吨,我们希望通过项目试点,助力鼓浪屿实现零碳排放。”

  置身全国首个零排放、全自动码头——厦门海沧区远海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桥吊、龙门吊等大型装卸设备林立,无人驾驶集卡有序穿梭。“看那个泊位,那艘集装箱货轮船体中延伸出的高压电缆,已经接进岸上的岸电接电箱了,岸电取代了船上的燃油发电,正对货轮供电。”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经理曾建维指着码头14号泊位上的货轮,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港口岸电的“奥秘”。

  “这是福建省首个集装箱船舶高压岸电项目,2016年就正式投运了。” 曾建维说,“我们与电网企业合作建设了6套船舶岸电装置,2023年为各类型靠港船舶提供电力供应达86.02万千瓦时,预计2024年集装箱船舶高压连船艘次、供电量、供电时长将同比增加1倍以上,进一步降低综合碳排放量。”

  守护文化遗产——

  “我们不仅保护小文物,更守护大文物,努力让文化瑰宝更加熠熠生辉。”

  灰瓦白墙,青石板路,别有韵致。

  走进三坊七巷,看到“半部中国近代史”。这里,是福州传统文化的根源,被称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整个街区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名人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3月1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三坊七巷召开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推动制定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三坊七巷在城市开发热潮中被“拆”的命运由此改变。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到访三坊七巷,他深情地说:“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城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独特记忆和血脉,电力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和生命线。一根电线、一张电网,带来一盏灯的温暖、一座城的光华。一座城市的生命力,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保护传承,也离不开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高水平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是城市焕新发展的新命题。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福州文化名片,三坊七巷如何保持生机?如何为有福之州注入更多文化活力?电力赋能给出一份“答案”。

  2007年,三坊七巷告别“蜘蛛网”,正式启动电网修复工程。修复期间,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对接相关修复单位,从优化网架结构、满足负荷需求、提升供电可靠性等方面配合修复,同时将巷坊内原先采用的煤、气、油设备全部替换为电气化设备,全面改善了巷坊生活环境,提升了居住品质。

  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黄颂扎根坊巷已有30年,亲历了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的点点滴滴。他和同事们走巷串坊,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守护古建筑群,保障每座故居、每个院落、每家店铺用能无虞,安全无忧。

  “这两块石砖下就有铺设的电缆”“这处地下电缆和燃气管道保持了安全距离”“整个坊巷内有24台变压器”……黄颂或蹲下身指明电缆位置,或打开手机相册展示电缆铺设情况,或介绍变压器的位置,“30年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供电站房、电线电缆,我闭着眼都能找到。”

  黄颂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三坊七巷街区建成全长15千米全电缆线路的高标准“双环双T”10千伏供电网络,现有24台变压器都有四路10千伏高压进线电源。“当发生供电网络故障扰动时,具备秒级供电电源切换能力,极大提升三坊七巷范围内的供电可靠性。”

  电力与文化的故事,同样在“万国建筑博物馆”鼓浪屿演绎。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倾力推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7年鼓浪屿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作为福建省首个成功创建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鼓浪屿,能源绿色化、用能电气化、绘制电碳地图等绿色低碳实践不断融入文化保护,让“国家瑰宝”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遍布岛上的诸多“小细节”,折射出供电人呵护鼓浪屿“容颜”的点滴匠心——电表箱、变压器箱体彩绘绿植、石块和花朵,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木质栅栏和清新绿竹环绕四周,巧妙遮掩供电设施;街边裸露的电表线路,统一收纳进小巧木箱……

  “100多年前,鼓浪屿就亮起了厦门第一盏电灯,随着时光流逝,有的老建筑电器老化残破,有的需要增加容量,有的电表杂乱。”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鼓浪屿供电所副所长孙世阳在鼓浪屿“修文物”已有13年 ,“当老古董在我手中复活,仿佛穿越了时光,创造了奇迹。我们不仅保护小文物,更守护大文物,努力让文化瑰宝更加熠熠生辉。”

  赋能乡村振兴——

  “宁德核电项目是助力柏洋村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 “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倡导并践行“四下基层”,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总结出“闽东精神”,给闽东人民留下了宝贵财富。

  位于宁德市辖福鼎市太姥山镇的宁德核电站是福建省首个开工及投产的核电站,首台机组2008年开建,一期工程四台机组2016年全面投产,二期工程两台机组于2023年7月获国家核准。

  2010年9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宁德核电项目,对该项目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超过80%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要增创发展优势,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向产业聚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宁德核电全体建设者牢记嘱托,以1年投产1台、4台机组安全高端稳定运行、累计上网电量突破2746亿千瓦时、累计缴纳各类税收超105亿元的建设运营业绩,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一期工程投产后,年营收约占福鼎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助推地方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不止于此。作为国家和福建省重大工程,宁德核电站的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走进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一幢幢白色三层小楼整齐排列在村道两旁,仿古水榭楼台坐落其间……紧抓宁德核电项目落地等重大机遇,柏洋村成为闽东首个村财破千万的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宁德核电项目是助力柏洋村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柏洋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周齐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柏洋村主动做好宁德核电配套生活服务工作,合资兴建承包商营地,从2015年起每年为村财政增加500多万元收入。

  而在与宁德核电基地隔海相望的渔井村,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派驻渔井村第一书记王雪松正带领村民念好“旅游经”,让昔日小渔村变身省级“金牌旅游村”。道路硬化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容更美了,民宿、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位于厦门市西北部同安区莲花镇的军营村,曾是厦门海拔最高、最偏远的村庄之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两次远上军营村,提出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既要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等发展思路。30多年来,军营村牢记嘱托,山下种树种果,山上植树造林,华丽变身为厦门乃至福建省、全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得益于持续的电网升级改造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军营村开启了绿色智慧用电的新生活。

  2019年实现双回路供电后,军营村的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聚焦军营村高山旅游的用电特点,在村里建设了分布式储能设施,投放了适配民宿经营要求的充电桩,为自驾新能源汽车的游客配好桩,充好电。

  如今,焕然一新的军营村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村子东南部的金山山顶上观日出赏星月,露营娱乐,欣赏高山茶田和山间美景。村里的充电站不仅留住了游客,更为乡村振兴增加了底气。

  绿色的故事、守护的故事、致富的故事、蜕变的故事,穿越时空,跨越山海,交织出一幅幅久久为功、踔厉奋发的动人图景,在八闽大地上奏响一曲曲新时代的“山海交响”。

  文丨本报记者 朱学蕊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