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5:45:31 来源: sp20241110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总量突破 质效提升——从地方两会看多个城市GDP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记者
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个城市宣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重庆、广州突破3万亿元,武汉、杭州突破2万亿元,山东烟台、江苏常州突破1万亿元。至此,我国已有26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从各地两会释放的信息看,上述城市在实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产业能级、发展质效也不断提升。展望新征途,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
多个城市经济体量迈上新台阶
从南粤大地到西南腹地,从胶东半岛到长江之畔……近期,各地密集发布经济发展“成绩单”,2023年多个城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重庆、广州两座超大城市,双双站上3万亿元“新高度”。过去1年间,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约3.04万亿元;重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约3.01万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3万亿元级城市。
图为重庆中心城区城市景观。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勇立科技和产业潮头,一些1万亿元级城市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向2万亿元级跃迁。“2万亿元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气与信心。”正在举行的湖北省两会上,2023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的消息,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同样跻身“2万亿元俱乐部”的还有杭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1万亿元。
图为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1万亿元级城市行列,再添新成员。近日,江苏常州和山东烟台相继宣布,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其中,常州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江苏第5座“万亿之城”;烟台成为继青岛、济南后,山东第3座“万亿之城”。至此,我国已有26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创新发展驱动城市能级跃升
梳理各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地发现:经济总量跃升的背后,是各大城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牵引经济发展的“引擎”,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结果。
重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重庆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接续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2.45%。“一年来,我们通过综合施策、奋力攻坚,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50万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蹄疾步稳。”重庆市政协委员、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说。
在重庆市长安汽车生产基地车间内,新能源汽车阿维塔生产下线。新华社记者李前磊 摄
“城市能级的跃升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在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看来,科技创新是武汉这座科教大城发展的最强动力。2023年武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
近年来,常州通过连点成线、聚链成群,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从引进比亚迪与理想两大整车“链主”企业入驻,到佛吉亚、泰瑞电子等零部件配套商陆续落户,2023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67.8万辆、占江苏省的70%。
在理想汽车江苏常州基地,成品汽车准备下线。新华社记者季春鹏 摄
“常州正聚力建设‘新能源之都’,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技术部长张东杰说,公司6年间完成汽车配套线缆新产品、新材料“从0到1”的突破,去年交付了250万千米汽车用线缆。
以新质生产力开启新征途
城市发展中,支撑靠产业、动能靠创新。当前,尽管一批城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但持续向好基础仍需稳固。为此,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新的一年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启新征途。
锚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按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思路,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我们将出台实施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网融合、车路云一体化等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涂兴永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壮大新产业。“以新型工业化之新,激活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之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省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常州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在合肥市瑶海区的中国网谷,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员工在智慧显示屏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解琛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说,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
记者:黄兴、何宗渝、熊琦、陈刚、吴慧珺、马晓澄、周闻韬
编辑:雷敏、孙鹏程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