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充斥打卡“野长城”信息怎么解

发布时间:2024-11-25 07:54:32 来源: sp20241125

  网上充斥打卡“野长城”信息怎么解

  北京检察公益诉讼推动1205条涉长城违法信息下架

  针对网上出现的组织攀爬未开放长城违法信息,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前不久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处置违法信息并加强监督管理。截至目前,已有1205条涉长城违法信息被下架。

  “老铁们,只要198元,就能带你穿越未开放长城”“夜宿‘野长城’,远离城市喧嚣”……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后,作为热衷“打卡”热门景区的旅游爱好者,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秦禾发现,有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文章组织游客利用周末攀爬未开放长城。《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禁止组织游览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长城,上述组织行为明显违反该规定。

  据了解,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寻野”成为风尚,未开放长城成网红打卡地。一些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组织、招募游客攀爬未开放长城。游客交纳费用后,在领队带领下前往未开放长城进行“打卡”“穿越”活动,公司再利用活动相关视频、图片二次传播,将景点打造成网红旅游地,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活动。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随即组织办案组以游客身份前往多处热门点位实地探访。

  北京市范围内长城全长520.77公里,其中鹿皮关、箭扣、红石门等属于较为有名的未开放长城点段,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其美学价值、防御功能以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吸引了众多游客。很多驴友对蜿蜒在山间的未开放长城的壮丽景观很是好奇,渴望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

  秦禾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这些景点较为偏远,攀爬路径众多,部分组织者摸清了长城保护员的上下班规律,“起早贪黑”或是利用周末时间打“游击战”,想方设法绕开阻碍攀爬的铁丝网,线下监管难度较大。

  如果从网络上主动出击,压缩这类违法信息发布的生存空间,可以大幅提高监管效果。此后,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指导下,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对在京直播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在线旅游平台进行筛查,重点检索带有“野长城”“穿越”“打卡”“网红”等招募噱头的内容,积累未开放长城相关点位,再反向确定相关组织招募游客信息行为的违法事实。

  办案组在线下调查核实中发现,游客攀爬未开放长城时,随意踩踏零散的长城砖,容易对长城本体造成损毁。同时,野餐后留下的垃圾破坏了周边环境,影响长城作为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检察官调查发现,近年来,驴友攀爬未开放长城被困的新闻屡屡发生,部分游客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到烽火台的城墙上直播、合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4月,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依法向负有相应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处置违法信息并加强对辖区内相关企业的监督管理。行政机关迅速开展工作,对违法情形进行处置并根据违法程度作出行政处罚。

  随后,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与行政机关联合召开“涉长城信息平台治理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平台在清理涉长城违法信息的同时,持续加大对以长城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积极宣传,引导公众增强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在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和相关行政机关的共同推动下,在京互联网平台纷纷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完善了平台审核规则。此次行动共下架涉长城违法信息1205条,并明确禁止发布组织攀爬未开放长城的信息。此外,相关平台还建立了提示机制,在页面中提示“外出游玩,请遵纪守法,勿攀爬未开放长城”,部分平台设立视频专区进行保护长城的宣传引导,强化用户守护长城的相关意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我们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秦禾说,检察机关将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工作重点从协同相关部门处置违法逐步转向弘扬文化,将信息清理升级为网络治理,努力让长城公益保护效果可触可感可见。(本报记者 张雪泓)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