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1:06:51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鄂尔多斯10月28日电(记者 左宇坤)从一株沙柳到一片绿毯,从点点新翠到片片盎然,从大漠播绿到心中植绿,从生态意识的觉醒到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推进……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河“几字弯”岸边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大放异彩。
紧抓国家“双碳”机遇,变“沙害”为“沙利”,大力培育风光新能源……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的“碳”路中国——生态文化探访活动走进达拉特旗,探寻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转型发展中的达拉特旗如何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明珠、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银肯沙作业区场景。 中新网 左宇坤 摄沙漠变绿,建设守护“三北”防护林
奔腾千里的九曲黄河,在祖国正北方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弯”。鄂尔多斯紧紧偎依其中,境内分布有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
其中,库布其沙漠分布总面积为1.41万平方公里,如同一条黄色的巨龙横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是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古老的歌谣曾唱出库布齐沙漠的忧伤。数千年来,库布齐一直为干冷多风的气候所累,又承受着历代过度垦牧与战火的摧残,曾经的良田伤痕累累、变成荒漠。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这里曾是一片“死亡之海”——没有道路、没有电路、没有活路。
来到库布其沙漠腹地——总面积28万亩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展旦召分场银肯沙作业区里,站上瞭望塔远望,草地、灌木、乔木交叉排列,120多种动植物在这片区域自由生长,绵绵绿意望不到尽头。
在固沙现场,一根根两米多长的沙柳被按照50厘米的长度切好,放置于设计好的条带位置上,人工挖沟深30厘米,将沙柳条均匀直立埋入,扶正后踩实填沙,沙柳条露出地面20厘米,便成为布置沙障的“利器”。据介绍,这种活沙柳沙障枝条能成活长成沙柳灌丛,一次施工就有望同时达到工程治沙及生物治沙的双重目的。
“种树是件积德的事”,当地人始终如此坚信着。30多年来,库布其治沙人推广应用沙障固沙造林、撵沙造林等系列实用造林技术,银肯沙70%以上的沙区得到治理,在库布其沙漠腹地营造起一条绿色生态屏障。
如今,库布其沙漠的生机渐渐回来了,这里的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53%,沙尘天气减少95%,年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沙丘高度整体下降了一半,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此外,在银肯沙项目区西侧,一片金色的沙地在茫茫绿意中格外引人瞩目,这便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响沙湾。在因“沙子会唱歌”而闻名的响沙湾,不仅能体验鸣沙这一自然奇观所带来的神奇妙趣,还能坐探险车体验沙漠冲浪的刺激,骑骆驼领略大漠风光,欣赏鄂尔多斯婚礼感受蒙古族风俗,入住沙漠星级酒店仰望沙海星空……
据介绍,库布其开辟了响沙湾、银肯塔拉、恩格贝、七星湖等沙漠旅游区,形成了国内沙漠旅游中产品最全、覆盖客群最广的沙漠产业集群。沙漠旅游,不仅激活了库布齐的“美丽经济”,也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
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 中新网 左宇坤 摄“骏马”奔腾,光伏海洋带动融合发展
在不远处与响沙湾景区“相望”的地方,涌动的绿意之外,还可见一块接着一块的光伏板。以往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变成了“蓝色海洋”,这就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的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
登高望远,可见一幅巨型“骏马图”镶嵌于此。这是由19.6万余块光伏板拼成的巨型光伏电站,充分利用与周围低矮植被、黄沙间的色差形成了骏马图腾。2019年,“骏马电站”成功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100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节约标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年,减排粉尘45万吨/年。”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光伏基地还治理库布其沙漠6万亩,为改善内蒙古能源供给结构和推进库布其沙漠荒漠化生态治理贡献了“达拉特方案”。
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始在库布其沙漠谋划建设占地10万亩、规模为2000兆瓦的光伏治沙项目。
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属于第三批国家领跑者应用基地的一部分,其中,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投资建设了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1号和4号项目,开创了133天建成300兆瓦沙漠光伏电站的先河,彰显出“领跑者”速度,这其中就包括“骏马电站”。
漫漫黄沙中,涌动起了3000万平方米的蓝色“光伏海洋”。经过几年的基础建设和生态修复,沙之磷磷变为草之茂茂,光伏基地区域风速降低了、流动沙丘减少了、沙生植物增多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为当地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如今,光伏板下种植的黄芩、黄芪、紫穗槐、红枣等药材、牧草和经济作物已达3万多亩,区域内生态效益初显,经济效益也将逐步显现。
在发展农(牧)光互补项目的同时,积极推进“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修复”项目和基地建设,成为达拉特旗紧抓“双碳”机遇、发力新能源建设的缩影。“黄+蓝=绿”的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