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2:52:01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长春10月27日电 (记者 郭佳)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7日召开吉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介绍吉林省综合利用盐碱地相关经验,并透露将于明年初实施“吉林省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进一步破解盐碱地重大科技问题。
吉林是中国的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突破800亿斤大关。去年,全省粮食增产8.32亿斤,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稳居全国第5位,粮食单产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今年,官方预测粮食总产量约850亿斤,再迎丰收年。
9月30日,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水稻熟稔,等待收割。(资料图)郭佳 摄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晓南介绍,吉林省是中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省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678万亩,集中分布在西部白城、松原两市。2022年以来,全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70万亩,实现种植49.4万亩。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显示,松原市共有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207万亩,占吉林省的21%。松原市政府副市长刘英杰介绍,2021年以来,松原市累计实施盐碱地改造项目82个,投资90亿元,开发盐碱地32.4万亩,新增耕地27.6万亩,增产粮食2.8亿斤。
“到2025年,预计可开发盐碱地60万亩,新增耕地51万亩,增产粮食5.1亿斤。到2035年,预计可开发盐碱地98万亩,新增耕地83万亩,增产粮食9.5亿斤。”刘英杰说。
白城市是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分布最广的地区,现有可开发盐碱未利用地347万亩。白城市政府副市长黄秀清表示,在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中,白城市计划新增粮食产能50亿斤,占全省新增200亿斤粮食产能的四分之一。
黄秀清介绍,2014年以来,通过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白城市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新增耕地面积33.79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2.5亿斤,昔日的“盐碱地”改造成今天的“米粮川”。2022年9月,白城市的大安市、镇赉县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确定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稻田环绕村庄(资料图)。 潘晟昱 摄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介绍,在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方面,吉林省推动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聚焦适宜苏打盐碱地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等生物技术手段,对全省近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耐盐碱优良基因挖掘和苗期表型耐盐碱性状精准鉴定评价,创制耐苏打盐碱新种质资源200余份。
麦朝介绍,在耐盐碱新品种培育筛选方面,针对西部干旱、贫瘠生产环境特点,加大“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省内农业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开展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坚持粮经饲统筹,筛选耐盐碱农作物品种87个,其中,水稻品种9个、大豆16个、向日葵29个、燕麦23个、高粱4个。
王晓南总结吉林省综合利用盐碱地经验时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文件,保障“有遵循”;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并上图入库,保障“有方向”;邀请11家技术单位运用不同土壤改良技术参与盐碱地治理实验,保障“有抓手”;健全完善《吉林省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保障“有规范”;强化示范带动,保障“有样板”。(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