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9:07:11 来源: sp20241223
春节后上演《茶馆》是北京人艺的老传统。值纪念老舍125周年诞辰之际,正月十三,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再登舞台,龙年首演后,《茶馆》演出总场次达到735场,火爆的票房再次印证着“经典”常新的活力。
老裕泰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已经“开”了60多年。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在秉承前辈艺术家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让这部经典话剧既能保持传统,又有新的味道,已经成为北京人艺新的课题。
生活里,茶水越续越淡,但是舞台上,《茶馆》里的“茶”却要越续越浓,北京人艺的“续茶”之路,走得难,却也坚定。
时间之难
如何展示未曾经历的
《茶馆》以老裕泰茶馆为背景,用三幕演出跨越近半个世纪,以诸多小人物的命运悲欢,讲述了时代变革。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以小见大”,通过一个茶馆的故事展现了旧中国的没落和百姓的境遇,其中既有旧中国的历史与时局,也有老北京的风土与民情。
这原本就是对戏剧艺术家们的一次挑战。经过六十多年的打磨,这种挑战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变得更难。此次复排的艺术指导,剧中秦二爷饰演者杨立新说,1958年,这出戏创排时的艺术家们都经历过民国时代,对旧社会的生活有亲身感触,而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已经遥远了,演员们不可能像老艺术家们那样具有直接的源于生活的认识。
“演员是感性的,越是自己经历过的,越好体会,越好进行表演创作。如果只是看文字凭借想象,表演还是会有距离感。但是现在观众对演员创作要求很高,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演员,我们的表演如何能够与观众的历史回忆和想象产生共鸣,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戏越精彩越难演。我们的目标就是带着大家持续打磨,扎实地生活在舞台上。”杨立新说。
创新之难
在前人的基础上,是否敢于否定自己
中国剧协主席,饰演常四爷的濮存昕这样形容一年一度的《茶馆》,“经典作品常演常新,观众也是新的,每一次像爬山一样,往顶峰爬,再回到原点,我们都是从世俗生活中走到后台,每一场都要从自己的生活尽快进入戏剧的生活,进入作品。”在他看来,这是每轮演出都要面对的课题,首先要进入这道门。
20多年的演出,在濮存昕看来,如今和2000年自己刚演《茶馆》时完全不一样,“那时很青涩,我诚恳地向黄宗江先生征求意见,他坚决不发表评论,只是说‘不容易’。我知道他有惆怅,是对老前辈演的《茶馆》的留恋,他们深深地迷恋于前辈演出的景象中,一下子变成这些后生们,包括新的舞台设计,他们不接受。”
在濮存昕看来,当时《茶馆》的导演林兆华是一位为艺术可以“否定”自己的艺术家。作为已经成名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在2005年复排《茶馆》时,恢复了焦菊隐的版本。但这不是对创新的放弃,也不是对现实的低头。实际上,在当时的排练中,林兆华将他对作品的认识与解读潜移默化地注入演员的表演中,帮助演员在表演上有了新的提升。提到当时的创作情景,濮存昕对林兆华充满了敬意。
濮存昕说:“大家是怀着真诚去传承前辈创作的艺术水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有了一些进步,但直到今天也依然在寻找前辈演员曾经达到的水准和风采。我们一直在攀爬那座高峰,即使现在《茶馆》里很多角色已经由年轻演员接替,但对于我们来说,依然要求自己尽可能去接近高峰,接近前辈们的背影。”
挖掘之难
太多的细节,从历史到原作
再演王掌柜,已经演了三百多场的梁冠华仍然觉得有无限可挖掘的东西,“演《茶馆》还是有压力的。”于是他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如果说这一次演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就是,“演好每一场戏,就是对老舍先生最好的纪念。”
“观众会在戏剧舞台的画框中像翻阅一本书似的看它曾经的面貌和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历史细节,以及角色处境命运的艰难,我们只有竭尽所能有品质地完成好这部戏。”濮存昕说,“我们有一个愿望,就是尽最大可能把我们能够攀登到的高度呈现给观众。”
换代之难
接班不达标,《茶馆》或停一两年
虽然已经成为北京人艺的院长,但是冯远征依然格外珍惜松二爷这个角色。当年,由于自己跟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外形相去甚远,对角色比较有“抵触”,但20多年演下来,他不仅让人们接受了新的松二爷,也对松二爷这个角色有了感情。无形之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前辈艺术家的传承。
“今年一些年轻演员进入剧组饰演龙套角色,也是一种传承,让他们感受《茶馆》剧组的氛围,更为日后的接班作铺垫。”冯远征说。
面临新老交替的《茶馆》,何时接班,如何完成?“冯远征”们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着。冯远征提到了“换代是否丝滑”的问题,所谓“是否丝滑”也就是后续演员能否符合原著要求,能否顶得上接演的角色,能否得到业内业外的认可。“如果说换代不那么丝滑,很可能中间会停个一年两年。”冯远征说。
在冯远征看来,《茶馆》的经典性既有剧本的经典,也有老艺术家表演的经典,“我们这一代到今天也成了传承这部经典的中间力量,而观众喜欢的正是演员对角色的阐释。每年演出都不一样,都会有新的认知、新的进步,人物的酸甜苦辣表达也会更加清晰。”
文/本报记者 郭佳 统筹/满羿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