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2:19:09 来源: sp20241228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特稿:守望相助60年——与非洲携手共命运的中国援非医疗队
新华社记者崔可欣 杨骏 许正
有一份友谊,跨越了60年的时光,历久弥坚。
有一颗种子,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灌溉,在非洲大地上生根发芽。
1963年4月,第一批援助阿尔及利亚的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阿西部城市赛伊达,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为许多国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
一批又一批中国白衣天使奔赴非洲,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一个个大爱无疆的动人故事,彰显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同甘苦、共命运的天下情怀。
2023年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0个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苦中作乐 薪火相传
赛伊达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干旱和强日照让植物难以存活,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生活和工作环境艰苦。在这座被称为“沙漠之门”的阿尔及利亚小城,一批批中国白衣天使默默奉献、薪火相传。
现年90岁的张友明是中国首支援阿医疗队中的一员。她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在援外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上千台手术。让张友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斯累玛尼的牧民,她因难产导致大出血并休克,张友明在为她接生后守了几天几夜直至她脱离危险。
“您就是我最信任的人!”斯累玛尼出院时激动地说。
涂大椿是第23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骨科医生。因科室人手严重不足,他曾连续三个月每天早8时到晚10时值班,每三天还要上一次急诊夜班。涂大椿说,深蓝色的手术服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一天下来竟变成灰色。
60年来,中方向阿方派出医疗队27批次、医护人员3522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700多万人次,接生新生儿超过207万名。时至今日,在阿尔及利亚,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及周边省份医疗资源仍然短缺,扎根当地的中国医疗队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位于印度洋的非洲岛国科摩罗,中国医疗队队员们每天要翻山越岭至少45分钟才能到达医院,有时还会遭遇暴雨、泥石流和塌方。“我们心中也曾有过慌张、彷徨,但是一想到自己是代表中国来援助的,绝不能退缩,大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不断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工作。”第15批中国援科摩罗医疗队队员苏勇说。
在西非国家加纳,中国医疗队驻地医院常常缺水断电,给手术和诊疗带来很大挑战。“但这么多年来,无论多苦多难,中国医疗队这支英雄的队伍里始终没有一个人掉队。”第12批中国援加纳医疗队队长杜育杉说。
精术济世 医者仁心
60年间,中国医疗队用仁心仁术造福了无数患者。在许多当地民众眼中,中国医生就是他们的“定心丸”。
在非洲东部国家坦桑尼亚,第26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所在的基奎特心脏病研究所收治了一名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多种疾病的老年女性患者。病人病情危重,且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出血风险极高,当地医院没办法为她手术。
中国医疗队医生孙旭方接诊后,经过反复评估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决定主刀完成微创手术。在关键手术器械缺乏的情况下,孙旭方仍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手术,在场观摩手术的当地医生赞不绝口。
“感谢中国医生为我妈妈进行手术,中国医生的医术是最高明的!”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玛玛彻莉来自莱索托一个偏远山村,长期承受着“怪病”折磨。她的上腹和下腹各长出一个巨大的包块。由于当地医疗资源稀缺,加上病情复杂,她四处求医却没有一家医院能够收治。
听说在莱索托北部莫特邦医院有中国医疗队,玛玛彻莉重新燃起希望,来到这里。中国医生经过仔细检查,诊断玛玛彻莉的症状为“巨大子宫肌瘤合并上腹壁巨大疝”。整个手术历时约3个小时,玛玛彻莉术后恢复非常顺利。她激动地说:“谢谢中国医生,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永远也无法摆脱这个‘怪病’的折磨,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在博茨瓦纳卫生部长迪科洛蒂看来,中国医疗队对博医疗卫生系统十分重要,填补了博医疗技术领域许多空白。“长期以来,非洲国家缺乏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国医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为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授人以渔 情真意切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一环。过去60年,中国援外医疗队不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还极大地提高了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从“输血”到“造血”,培养当地医疗人员10万余人,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非洲之角、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最大的公立医院贝尔提耶医院里开设有该国唯一的针灸科。中国医疗队中医医生周乃忠和连新刚每天接诊数十名患者。他们通过针刺、推拿等为病患减轻病痛,中医也在当地逐渐被熟知和喜爱。
2022年11月,援吉医疗队在首都吉布提市举办首个中医针灸推拿培训班,从吉全国范围内选拔的13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课程,为当地百姓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中医人才队伍”。
今年是中国向塞拉利昂派遣医疗队50周年。过去50年里,中国24支援塞医疗队共培训5000多名当地医护人员。塞卫生部长登比说:“中国医疗队为塞拉利昂提供的培训非常重要,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我们的医务人员从中学到很多。”
14岁的阿尔及利亚女孩阿努尔尼告诉记者,中国医生像妈妈一样关怀、照顾她。就在一年前,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医生李洪玲通过当地罕见的微创腹腔镜手术,以极小的切口为她成功摘除了卵巢囊肿。谈及未来的梦想,阿努尔尼腼腆地说,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医生,“像李医生一样”。
60年间,中国白衣天使对待非洲当地患者情真意切,他们的身影已深深印刻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
1975年,中国援埃塞俄比亚首批医疗队队长梅庚年牺牲在援非工作岗位上,当地老人泽乌迪一家三代为这位中国医生义务守墓48年。
1998年,梅庚年的长子、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10批医疗队队员梅学谦来到墓前,见到了为父亲守墓的老人,听着老人用阿姆哈拉语反复说着:“阿么塞格那胡(谢谢)!”
这一声声“阿么塞格那胡”,是对中国医生最高的褒扬,也是对中非友谊最好的诠释。(参与记者:周楚昀、凌馨、谢昊、华洪立、谢江)
(责编:苏缨翔、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