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0:40:44 来源: sp20241215
有一种疾病,会慢慢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和行动能力,让人无法正常说话、吃饭,以及找到回家的路……
这便是“阿尔茨海默病”,它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暮年。
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数据,全球范围内,每3秒就新增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认知障碍人数为1699万例,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排名第五的死因。
发生阿尔茨海默病,大脑经历了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缓慢起病并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占所有认知障碍原因的60%~80%。
患者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生了什么?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异常聚集形成斑块,具有毒害神经元及破坏神经传导的作用,可缓慢破坏中枢神经系统。
另外,一种称为Tau蛋白的蛋白质也会发生异常聚集,形成纤维缠结,进一步干扰神经细胞的功能。
这些蛋白质的异常沉积,可导致患者脑功能失调。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4%~7%。也就是说,每100位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4~7人可能患阿尔茨海默病;并且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增加1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病情从轻到重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患者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会给照护者带来巨大负担。
有认知障碍倾向的人常说4句话
阿尔茨海默病,最典型的表现是进行性记忆下降,也可伴随语言、执行、视空间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认知障碍或有认知障碍倾向的人容易健忘,且健忘发生频率很高,主要是近期记忆力下降,对陈年旧事反而记得比较清楚,有认知障碍倾向的人常会说以下4句话。
1
“什么?你再说一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显著的特征是短期记忆力严重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就算刚刚才发生的事情,或刚说过的话都会被他们忘记。
2
“这是哪,我怎么到这儿来了?”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对时间、空间的概念有所下降。明明是以前很熟悉的地方,却突然不认识了;丝毫意识不到自己迷路,不会看路牌,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在这里?”还有的患者伴随智商下降,不会求助。
3
“我东西不见了,是不是谁拿走了?”
短期记忆下降,经常找不到日常物品,也是认知障碍较为典型的表现。
患者还会总放错东西,且放错的位置越来越不寻常,比如把手机放进冰箱、把袜子放在餐桌上。
不仅找不到东西,有时还毫无缘由地怀疑有人偷自己东西:“我的钥匙、眼镜呢?一定是家里来小偷了!”
4
“你们都不关心我。”
疾病影响患者的大脑皮层,会导致其情绪出现极大起伏,经常发脾气或特别敏感,觉得孤独、无人关心。情绪上的反常表现并不固定,有的人由外向变内向,也有人由内向变外向。
发展到疾病中期时,他们会在社交上变得退缩——当想不起下面要说什么时,就干脆不说话了。
医生推荐7招护好大脑
近期,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所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项目”研究发现,我国约半数新发认知障碍病例可归因于10余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肥胖、听力损失、创伤性脑损伤、饮酒、吸烟、抑郁、缺乏运动、社交少、糖尿病等。
将体重降下来
研究证实,肥胖与脑容量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65岁前,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应控制在18.5~23.9;65岁以上则不宜太瘦,如果体重有明显减轻趋势应重视。
时常训练大脑
不断学习不同内容,能对大脑形成正向刺激。学习一门新语言或摄影,练习瑜伽,从事园艺,日常开车时关闭导航,时常阅读,下班换条路走,换一只手接电话等微小的改变,都能激发大脑活力。
尽量把血压降到130/80
虽说超过140/90毫米汞柱才是高血压,但中青年人应努力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心脑损害风险。
不碰烟酒
烟草、酒精、睡眠不足都是伤脑元凶,要积极戒烟戒酒;老人要避免摔倒,以防头部受伤;存在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病时,及早就医干预。
将运动变成一种习惯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太极拳、八段锦、走路、跑步等有氧运动。
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手部运动,也可有效刺激特定脑部区域,有助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保护好听力
听力下降会影响空间定位能力及言语识别能力,牵连大脑功能。
有些行为损伤听力,应尽量避免,包括戴耳机入睡,在地铁里长时间听耳机,耳机音量超过60分贝,每天听耳机超过60分钟,用棉棒掏耳朵等。
放松情绪,融入圈子
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鼓励积极社交,但如果独处能很好地休闲放松也不错。退休后需注意避免乏味单调的生活,每天都要走出家门活动。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缺乏有效根治或让病程逆转的手段,提前预防,及早识别,尽早干预,才是明智之举。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