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38:15 来源: sp20241227
白雾村牌坊。 会泽县委组织部供图
黄明昌(前)在帮村民干农活。 幸定涛摄(人民视觉)
白雾村风光。 会泽县委组织部供图
核心阅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盘活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多元发展,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晨曦微露,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山脚下古朴沉静的村落里。不一会儿,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青石板街传来阵阵吆喝,沉睡中的古村渐渐醒来。
村头的农田里,已有人在劳作了。沿着田间小路边走边看,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党总支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朱学舟关切地“唠叨”起来:“地里的菜,要做好田管,虾塘要保持清洁,小龙虾投喂要及时,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们。”自从2018年担任村干部以来,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一步步见证了白雾村的发展变化。
从产业单一“看天吃饭”到农旅融合多元发展,如今的白雾村盘活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群众收入有效增加。荒山披绿生金,古村新貌背后的幸福密码是什么?
“最重要的还是党组织的带领。”白雾村党总支书记黄明昌说。这些年,白雾村着力建好建强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云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做好组织化这篇文章,以基层组织力的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村两委班子强起来
推动村干部年轻化、专业化,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能手、大学生中选拔培养村干部
拨旺炉火,茶水壶嗞嗞作响,浓郁的茶香很快溢满房间。村干部、返乡创业者、村民代表围坐一圈,一场院坝会在白雾村开了起来。黄明昌开门见山:“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小到自家店铺如何吸引客流,大到村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场气氛渐渐热闹起来。黄明昌埋头记录,不时抬头插上几句话。不一会儿,笔记本上已留下密密麻麻几页建议。
从2023年11月到白雾村担任党总支书记以来,将近半年时间里,这样的会,黄明昌已经开了多次。党员赵子山印象深刻:“从要求村里帮助对接市场和用人单位,到希望村里通过培训和宣传,做好‘白雾工匠’‘白雾厨师’等品牌,村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对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了解需求,跟上变化,切实为大家解决难题,才能回报老乡们的信任。”黄明昌说。
前些年,这份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远不如现在。白雾村是明清时期南铜北运的必经之路,文化底蕴深厚、田园风光秀丽。然而这些优势资源,过去却未能有效利用起来。“过去,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一些村干部思维僵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村子发展乏力。”娜姑镇党委书记肖书耀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强村党组织,关键是要选育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敢担当的人才,让他们加入村干部队伍。”肖书耀说。
省里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后,县乡两级党委每年综合分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会泽县、娜姑镇两级党组织的帮助下,白雾村选用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培养、定期考察。
“为了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我们要求每个村要储备1名40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3名35岁以下副职后备人才。”会泽县委组织部部长田园妍介绍,当地积极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能手、大学生中选拔培养村干部,并通过完善考核、加强培训、开展县乡两级“擂台比武”等方式,提升干部能力。
身为退役军人的朱学舟,早年在外务工,能吃苦,头脑灵活。“他有回报家乡的想法,也有干事创业的能力,正是村里发展需要的人才。”肖书耀说,朱学舟先被选为后备干部,经过换届后当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本地00后大学生赵德棋毕业后,在村党总支的多次动员下回乡,成为后备干部。她利用所学知识,尽心尽力为村民干实事,目前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去年11月,已在邻村乐里村担任了15年党总支书记的黄明昌调整到白雾村,担任白雾村党总支书记。肖书耀说:“黄明昌是致富能手,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现在白雾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更需要这样的人才。”
现在,白雾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54岁下降到32岁,3人拥有大学学历,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结构为乡村发展增添了动力。云南省委出台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会泽县积极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拓宽村干部上升渠道。
此外,云南在全省全面推行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事务统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实现村级岗位设置精干高效、村级组织运转规范顺畅,村干部待遇得到保障,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党员探路干起来
开展理论、法律、技能等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在带动群众增收上发挥作用
漫步白雾村老街,古建民居错落分布。转过街角,一阵香味扑面而来,顺着排队的人群望去,村民邹永莲家的凉粉店生意红火。
“我家原先种了两亩半的水稻,现在流转出去,每年能有3600元分红。”邹永莲掰着手指算起这几年的收益,“这两年村里搞旅游,我这小店生意也好了许多,每年能有8万多元的收入。”“现在,她还是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一旁的黄明昌补充道。
建好建强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让党员在增收致富上多带头、闯新路。“我们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也要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肖书耀说。
白雾大葱是娜姑镇独具地方特色的冬早蔬菜品种,口感脆甜,种植历史悠久。过去,大部分村民种植规模小,收益并不高。朱学舟说:“现在能打响白雾大葱的品牌,离不开党员王勇的带动。”
看准了大葱种植的优势,王勇一口气租下10多亩地,改良种植技术,摸索种植办法,渐渐成了“土专家”,每年靠种葱能有18万元收入。为了带动更多人靠种植大葱增收致富,村里多次动员,但不少村民对扩大种植规模心存顾虑。王勇不放弃,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多次上门劝说,仔细分析利弊,还帮助种植户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最终,在王勇等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开始尝试。
党员刘瑞2022年返乡创业后,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奶茶店。这两年,赶上直播带货的热潮,她想发展电商,但又苦于缺少相关的知识技能。村里得知后,一方面积极邀请专家帮带,一方面安排刘瑞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既教理论知识、法律政策,也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刘瑞说,现在,她利用在党校学来的知识线上销售自家土特产,也帮助更多人利用电商渠道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快起来
以基层组织力推动产业联农带农,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站在山顶俯瞰,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山坡上,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分布在山脚下,远处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连成片。
过去,白雾村的山、水、地却是“沉睡的资源”。“山是光秃秃的荒山,地是一块一块的分散田。”朱学舟还记得,刚回到村里时,大多数村民只能靠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活,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带动村子整体发展,一直是白雾村两委班子的心头大事。
2020年底,白雾村脱贫摘帽。村党总支召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开会,商议村子未来的发展出路。“盘活山资源,建设光伏项目;盘活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盘活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务产业;盘活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黄明昌介绍,“总的来说,就是把一家一户小散弱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组织起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对接市场、打造品牌。”
前两年,云南出台了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脱贫村党组织要建立利益联结助农增收机制。在村党总支的带动下,村民李文高打算发展小龙虾养殖,然而在流转土地时却遇到了困难。“一些村民担心没有收益,有所顾虑。”朱学舟回忆,“村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为大家算起经济账、劳务账。土地流转后,既可以获得租金,也可以参股获得分红,还能到养殖基地务工,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120亩土地流转到位,李文高成立了水产养殖公司。眼下,李文高家的虾就要上市了。李文高一边在虾塘忙前忙后,一边四处对接销路。“多亏了村干部帮助,零散土地改造、水电设施架设、组织养殖培训,他们没少费力。”李文高说,现在推行的稻虾养殖模式,既生态环保,又效益颇丰,带动了不少人增收致富。
白雾村探索“党组织+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以基层组织力推动产业联农带农,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村民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可驻村第一书记周强却难言轻松。周强说:“现在党员、群众行动起来了,各项产业发展起来了,但如何提升农产品质量、稳定销售渠道、建立品牌优势,仍需要我们继续发力。”
修缮古建民居、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确定优势产业、做强农产品品牌……驻村快满一年,周强列出了许多待完成事项。“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周强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5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