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精神与伟人风范

发布时间:2024-11-01 11:15:04 来源: sp20241101

毛泽东手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手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艺术形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毛泽东同志的书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尤其是行草书成就非凡,展现了一代伟人的气度和风釆。

毛泽东8岁进本村私塾读书,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得到书法教员孙俍工指点。他习书由盘桓在晋唐小楷和清代楷书之间,到临习魏碑字体,笔力渐丰。从现在留存的毛泽东墨迹《商鞅徙木立信论》《离骚经》《夜学日志》等看,他早期的书写很规范,楷书功底扎实,显示出经过了古法古意的浇灌和淘洗。这为他一生的书法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火纷飞的年代,毛泽东没有更多时间留意书法,他的笔、墨、纸、砚很简朴。在陕北时,警卫员曾捡了几块敌军轰炸后留下的弹片。毛泽东看到其中一块比较光滑平整,笑着说:“这块给我当写字的镇尺好了。”行军路上,碰到石刻、碑文、字匾,他常会饶有兴趣地学习研究并临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书法艺术日益倾心。1949年12月,他出访苏联时,随身带了一套《三希堂法帖》,以便闲时翻阅。据相关资料统计,他书房内存放的法帖约有600种。有一阶段,他集中研习草书,时常读帖,领悟妙迹。随着持之以恒的实践和领悟,毛泽东对书法艺术的博取、熔铸和创新,进入到更高境界。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来源于对前人书法艺术的承继,更重要的是融会着他特殊的革命经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一般书法创作者无法比拟的。毛泽东既从历代碑帖、字帖等作品中学习书法,又常把这个过程看成是涉猎传统文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字内”与“字外”功夫一起精进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毛泽东书法艺术之花才叶茂根深、格外明艳。

毛泽东的书法虽然经过严格训练,但他的格局与目光始终是阔达和长远的,不会过多因循古人笔迹,拘泥于一笔一画,而是沿着创作、变革和日常书写的路在从事书法实践。他的书法个性极强,具有一种大美意象。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变”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毛泽东书法在笔墨技巧上,奇崛多变、各立面目。他书法的典型体态是倾斜,飞动感极强,犹如唐代壁画飞天的气势和韵味。

寻觅毛泽东书法作品踪迹,隶意与魏趣杂糅,“肥笔”与“游丝”并施。有的左垂右曳,有的左伸右敛,线条丰富、结字意殊,极尽异态。他手书的词作《忆秦娥·娄山关》,笔力万仞,屈铁盘丝,瘦劲秀挺,近似怀素的“瘦草”,笔似蜻蜓点水轻。他书写唐代王昌龄的诗《从军行》,则是一股强悍之气凝聚笔端,粗犷豪放,雄浑磅礴,犹如张旭的“肥草”,率意超旷。毛泽东还是章法大师,书法巧妙布局,笔短意长,高妙超俗。他所书自作词《采桑子·重阳》最后一个“霜”字,竟占据了此幅作品二行字的空间。在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参差、跌宕驰纵如此之大的,并不多见。

“书为心画”。毛泽东书法在风格神韵上,契合时代、个性鲜明。他曾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他具有诗人和艺术家气质,书法与其性格成长、人生经历及时势变化相契合。战争年代,面对艰难的局势,他的书作字里行间翻滚着大时代的风云激荡,尽显古来大丈夫力挽狂澜于既倒、救国家于水火的刚正风范,散发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之美,是真正“无意于佳乃佳”的佳作。和平年代,他的书艺风格也发生很大变化,平添了铸剑为犁的“冲和之气”,呈现刚柔并济、淡雅娴静的特征,开始向书法艺术的更高峰攀登。

诗书结合,是文人书法的传统。毛泽东书法在创作模式上,以诗入书、接续灵感。他的书法艺术尤其表现在诗词手迹上。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这也许是诗情、书意互相交融、相互辉映的结果。这些作品都是炉火纯青,自然天成,可谓神采照人。正如唐代张怀瓘所论:“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高万仞之山,自然意远。”1961年9月,他手书的自作词《清平乐·六盘山》,字体跳荡飞动,激流湍湍,秋风劲拂,红旗舒卷,通篇气势磅礴,流畅瑰丽。我们可以想象,在书者的脑海中,或许会重现20多年前大雁奋飞、西风习习的深秋,中央红军精神抖擞踏过六盘山时的情景。故景重温,书者心潮激荡,把诗情笔意融合在一起,诗的韵律变成了书法作品的旋律和节奏。

毛泽东的书法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坚持用笔墨记录革命生涯,表达政治理想和战斗情怀。他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写的“准备反攻”,雄强峻拔,寄托着壮怀激烈的昂扬斗志;重庆谈判期间,手书词作《沁园春·雪》,飞动纵逸,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书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奇拔豪达,表达了必胜的信念。

毛泽东把题词作为训导的载体,在题词中蕴含期望和嘱托。比如,他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浑厚凝重,传递出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为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端雅和谐,使人如临竹丛、清风飒飒之声可闻;以及“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等题词,都饱含他一心为人民的深情。

可以说,毛泽东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与历代名迹相媲美的“千古绝唱”,是因为他书写的是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千千万万的人民,是时代的交响乐,也是华夏的大写意。

(责编:陈键、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