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7:09:47 来源: sp20241205
3月19日,宁勇(中)等人在用无人机给小麦“一喷三防”。
3月19日,张吴楼村高标准农田里,自动喷灌系统在给小麦喷灌。 以上图片均为王富强摄(影像中国)
春日,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绿油油的麦苗上。吃过早饭,张吴楼村村民宁勇来到麦田里,打电话给镇上的飞防服务队:“你好,是飞防服务队吗?今天能派几台植保无人机过来把俺的小麦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给打了吗?”
44岁的宁勇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种着650亩地。以前地里机井少、电不通,每次浇地都要雇10多名工人,排队抢机井,大水漫灌,数百亩地半月才能浇一遍。“那时候不会管田,小麦产量不高,好一点的每亩产量才1000斤。我整天想,要是哪一天能用上遥控浇地、无人机打药该有多好啊!”宁勇回忆说。
2022年,镇里争取到项目资金建设1.54万亩高标准农田。修路、打井、挖沟渠、铺管道,“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宁勇家的650亩地成了高标准农田。
“地里装上了喷灌系统,遥控一按或卡一刷就能用。”宁勇从兜里掏出遥控器,对着数十米外的机井房一扬手,麦田里的喷灌系统随即运转起来,汩汩清水流入喷灌带,阵阵水雾飘下。“从大水漫灌到小水勤灌,不仅节水,还能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土壤湿度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宁勇介绍,几年来,他相继购进了10多台农机,旋耕机、播种机、打药机、联合收割机……“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省事儿多了。”
镇里的农技人员也三天两头到地里指导。“啥时候浇水、打什么农药、怎么施肥,手把手教我们科学种地。”看着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宁勇笑眯了眼,“技术跟得上,小麦苗儿壮,这几年每亩产量都在1200斤以上。俺这些地,每年纯收入五六十万元。”
说话间,宁勇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田里。“你瞧,前些时候下了两三场大雪,地里水分足,省浇了‘越冬水’和‘返青水’。”
不到半小时,飞防服务队队员就赶到了地头。宁勇很高兴,“天不黑,这650亩小麦就能全部喷防一遍!”装药、起飞、喷洒……几架无人机在队员的操控下,从地面腾空而起,在麦田上空盘旋,将农药、肥料均匀洒在麦苗上。
眼下,河南省8500万亩小麦陆续返青,春管生产由南到北陆续展开。河南省农科院启动春管科技服务行动,组建69个科技服务团。上千名农技人员分赴田间地头,重点针对苗情、墒情、防治病虫害以及应对极端天气等,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目前一、二类苗占比90%左右,在近年中情况较好,目前看夏粮丰收基础良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