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一个数据底座 “绘”一幅美好蓝图——北京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大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4-12-30 10:29:07 来源: sp20241230

  ◎实习记者 李诏宇

  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是数字时代下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3月27日,以“时空信息赋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建设”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大会在北京举行。6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智慧城市建设“测”一个数据底座,“绘”一幅美好蓝图。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保障,更需要整体生态的推进。随着信息技术推动社会快速转型,我们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态行为范式。”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如是说。

  时空地理信息搭建连接桥梁

  智慧城市离不开科技赋能,同样离不开城市自身基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丁勇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科技与城市化进程深度融合的典范。

  要建设一座城,首先要有原料。正如古代城市以木石砖瓦为原料建成一般,智慧城市同样由一些重要“原料”构成。在与会专家们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就是信息,特别是时空地理信息。

  北京测绘学会理事长杨伯钢表示,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数据和重要资源,在城市规划、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测绘学会将持续为相关行业领域科技工作者搭建分享和交流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陶迎春认为,时空地理信息是连接现实物理世界与信息数字世界的桥梁,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发挥好其作为生产要素作用,将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力数字经济增长和智慧城市建设。

  数据何来?测绘筑基。

  陶迎春介绍,近年来,测绘行业历经一场从实地观测、手工绘图等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测绘、信息测绘乃至智能测绘的变革。各项全新应用的科学技术正推动生产力的迭代升级,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有了测绘带来的时空地理信息,智慧城市能建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智慧城市应该怎么建?

  郭仁忠认为,智慧城市的总体逻辑是从部门信息化到城市信息化,从各类不同App的纵向耦合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横向耦合;而其工程逻辑则是基于3D模型,构建城市大数据平台和城市数据孪生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数智未来

  丁勇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的便捷度和个性度,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很大带动作用。

  大会现场发布的产品之一——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正是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功能的生动体现。该系统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研发,为各类等城市实体添加统一的时空标识,通过“一码关联”,实现人、地、物、事、情数据空间化融合,对解决此前存在的“万码奔腾”问题大有帮助。

  智慧城市建设利国,更利民。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陶志红介绍,应用智慧城市手段支撑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未来,应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让智慧城市不断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安亦要思危,如何保障智慧城市中各类系统的安全稳定,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看来,包括智慧城市在内的各类信息网络系统,其设计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必然存在漏洞。传统的“封堵围杀”难以应对未知的恶意攻击。应该采用安全可信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进行动态的全方位整体防护。“这就相当于人体拥有免疫力以确保健康。”沈昌祥解释。

  “作为基于泛在网络交联,多维空间数字化深度融合,提供智能处理城市事务的资源和能力,实现高度智能化、安全可信、按需服务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制度要求,构建安全可信的保障体系。”沈昌祥说。(科技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