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记

发布时间:2024-11-05 21:15:31 来源: sp20241105

  田 轩

  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定义2023年的生活,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

  今年,从北京到上海,从中原到边塞,在深入中国经济微观切面的调研走访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从沉静中苏醒的中国城市消费。人头攒动的商圈,“长龙”环绕的网红餐厅,熙攘喧闹的景区,一票难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融入这期盼已久的“火热”。

  城市消费,是观察消费市场景气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透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场景,市场用最真实的语言讲述着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形成新需求、释放新体验的精彩故事。透过市场的窗口,观察城市名片式场景消费塑造的一幕幕,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促消费、稳增长的启示。

  烟雨平生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公元1077年,苏轼赴任徐州知州,在与友人深夜餐叙中写下这为后世广为传颂的名句。900多年后,徐州这座九州腹地之城,传承了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洒脱,淬炼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场景消费密码。

  徐州云龙湖畔苏公塔前,借苏轼诗词命名的“快哉号”“邀月号”两艘观演游船缓缓驶动,两船之侧的一叶扁舟上,我与同行者一道,仿佛化身苏轼,意气风发地行进在赴任途中。

  于光影璀璨中乘云舟穿行,夜色中,一幅完整的东坡居士文化山水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在徐州重点打造“夜会苏轼”实景文化体验项目中,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在豪放的楚风汉韵与文睿雅韵的宋风碰撞中被激活、绽放、沉淀。与夜游灯光一同点亮的,还有徐州城市文化旅游的超级IP。

  务实层面有底,文化之境才会有根本支撑。当文化消费需求的钟摆走到新的时区,或许,比宏大历史叙事和网红热点更吸引人的,是对独具特色文旅场景需求的回归。徐州一行只是管中窥豹,但已让人深刻感受到未来文旅消费活力的启动,应遵循用户体验感为上的一套新方法论,以文化内容为王、技术为辅,通过一个个深挖历史的场景打造,辅以现代的温度,让文旅消费更具消费属性,寻找到场景消费从“网红”到“长红”的长久流量密码。

  海派气息

  而上海消费场景的打造,则是另一幅小而美的画面,充满了人性关怀的温情。在一个个场景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上海这座以商业活力领跑的城市,在充满海派文化的城市名片打造中,为中国城市消费活力的激发开创了一整套高度体系化且极具参考价值的复苏模式。而这个模式成功的核心,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服务型政府=消费型社会制度供给核心。

  在上海之行中,上海新天地的夜间经济消费场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上海新天地于2001年开业,是上海首批打造夜间经济的地区。在考察中,我们一行人走过斑驳的石库门、幽深的弄堂,在品牌旗舰店、酒吧、新派餐饮、咖啡厅的完美融合中,感受五光十色、永不停歇的海派生活气息。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背后,新商业活力被不断激发:中小商户在夜间迎来客人到店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各个年龄段、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们,充分享受着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身着各色工装的外卖小哥穿梭奔忙在五颜六色的霓虹招牌之间,时尚灵动的直播博主在补光灯下传播着夜的美好……

  上海新天地夜间经济活力绽放的背后,是以用户思维为服务供给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是不打烊的悉心护航。

  过去3年,由于疫情,很多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消费场景都受到不可抗力的限制。疫情过后,人们或许更需要充满烟火气的慰藉,需要入心、贴心、走心的制度依靠。

  上海新天地的夜间消费场景,正回应着人们的这些需求。

  首先是消费供给的用户产品化思维。例如新天地石库门建筑群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而建筑内部则按照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量身定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气氛,这也正是新天地街区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释放可持续夜间经济活力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城市管理运营软实力的人性化变通。据了解,为了优化夜间经济营商环境,上海实施了诸如放宽外摆位限制、重点区域增设临时道路停车场、重要节点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增加夜间交通配套等一系列政府服务“组合拳”,极大地提振了夜间消费市场信心。

  总结起来,由于其较强的消费能力及独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夜间经济的成功或许有其不可被简单复刻的先天优势,但当地政府以“客户经理”式服务供给转型为理念、以拉动居民消费为核心推行的一整套“组合拳”,包括建筑设计、商业业态组合、文化焕新、体验创新、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经验,的确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古城靓色

  当现代化的城市群落与质朴的古文明融合,一座城会变成什么样子?新疆喀什古城给出了漂亮答案。

  今年8月,我来到新疆,走进喀什古城,零距离感受这座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体记忆”古城的真实风貌。

  走在喀什古城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无论是逛巴扎、看街景,还是与质朴的居民攀谈,你总会被古城的独特气质所吸引。更为神奇的是,身处古城中,无论在哪一个角落,你都能清晰地嗅到古村落浓郁的木头香气,仿佛那些已沉睡千年的故事在晒了一整天的太阳后,打出一连串的饱嗝。

  喀什古城的黄,是此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颜色。喀什古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个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对喀什古城的改造,被称为“被围观程度最高”的高难度改造工程。2010年,喀什市开始喀什古城改造工程。如今,“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的老城颓景一去不返,一座完整保留了古丝绸之路上商埠重镇文化底蕴的新“老城”跃然眼前,旅游蓬勃发展,民生大幅改善,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成为新疆唯一的国家5A级历史人文景区。

  “喀什旅游,世间独有”,这句如今在喀什古城中随处可见的广告语背后,是当地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多年努力。在喀什老城改造过程中,政府坚持将改造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将老城改造作为德政工程和文化传承工程来抓。这项涉及20多万人口、8平方公里面积的大规模老城区改造工程,平稳有序推进,千百年的经济文化生活印记被平稳、完整地承载和留存下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喀什老城改造经验“值得推广”:以群众满意为原则稳步推进工作,以解决老城居民生计问题为诉求规划发展,以保护特色文化为前提壮大旅游。

  简约多元

  徐州、上海和喀什,只是城市消费变迁的一个个小小切面,但这三座城市分别代表历史、现代与文化,融汇城市文化记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同一个时空中,互不相让而又相互包容。一半是现代的呼喊,一半是历史的沧桑,一座城、一群人,在经济齿轮向前转动的进程中,在土地上踏实地走着、奔着。

  城市是一扇窗,透过它,能看到政府部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能感受到无数平凡人在为梦想努力奔忙的路上,塑造出中国经济活力的微观基础。城市是一扇门,透过它,在以重启消费活力为关键词的当下,我们能在每一盏闪动的灯火中清晰地看到,百姓的生活,总是朝着有光的方向推开窗户,他们的需求很多元也很简单,无疑是政通人和、以人为本的城市阳光雨露。

  (经济日报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