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4:58:59 来源: sp20250101
新华社加沙7月14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加沙巴勒斯坦人的漫漫回家路
萨娜·卡迈勒
对饱受战火蹂躏的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来说,四处逃亡成为常态。即便历经颠沛流离回到故土,他们面对的也往往是,已成为废墟的家。
6月初的一天,在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27岁的奥斯曼·扎基前一秒还在屋里看着屋外人来人往,小贩的叫卖声与孩子们的打闹声交织在一起,下一秒就听见以色列战机的轰鸣,大地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而抖动。“硝烟中所有人都在奔跑,却不知道该跑到哪里躲藏。”他说。
即便事先有撤离命令,时间也很仓促。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官员亚斯米娜·盖尔达说,袭击发生前人们一般只有10到15分钟时间撤离。从睡梦中被叫醒的孩子在哭喊,母亲们没有时间细想哪些东西需要打包,只能找出出生证明等必需品匆匆上路。
这样的场景在加沙地带司空见惯。根据哈马斯媒体办公室6月发布的数据,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约有200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家庭被迫多次搬迁。随着加沙地带民众被以军驱离,原本人口仅25万的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到5月时已接纳120万人,其中约一半是儿童。到6月中旬,拉法的人口又迅速降至6.5万,因为以军在拉法展开军事行动,迫使巴勒斯坦民众逃往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等地。很快,汗尤尼斯就聚集了170万难民。
新华社记者看到,在加沙地带南部一些曾作为难民栖身之所的帐篷区,如今已空空荡荡、一片狼藉,煤气罐、简易灶台、坐垫、手推车等物品散落一地。在民众逃离拉法的路上,驴车载着毛毯、木桌、水桶等物资,父母牵着孩子,寻找下一个栖身地。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7月2日在关于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的报告里说,加沙地带已无安全之地。由于食物、饮用水、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缺乏,人们被迫一再逃离。
39岁的艾哈迈德·阿尔凡在汗尤尼斯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临时帐篷,这是他们一家6口未来一段时间的家。这里靠近垃圾填埋场,臭气熏天,蚊虫肆虐,但阿尔凡别无选择——流离失所的人太多,能安顿下来已属幸运。
“以军说安全区配备了住房和生活设施,但我们发现什么都没有,这下生活更难了!”阿尔凡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不得不步行几公里去接水及购买价格昂贵的食物。
联合国6月发布的数据展示了加沙地带的满目疮痍:一半以上的建筑、约65%的道路网络被摧毁或破坏,57%的可耕种土地状况严重恶化;超过33万吨固体废弃物堆放在人口稠密地区,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5万多儿童严重营养不良,急需治疗;在汗尤尼斯马瓦西地区,平均4130人共用一间厕所……
回家路漫漫,很多巴勒斯坦人一路颠沛流离好不容易返回家乡,却发现家已成废墟。但是,就在这废墟之上,返乡的人们努力重建街区,重拾希望,废墟上渐渐有了集市、有了烟火。
在加沙地带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50岁的苏卜希·哈桑在自家房子的废墟上搭起秋千,供孩子玩耍。“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值得。”
同在杰巴利耶难民营避难的萨米尔·艾哈迈德把以军遗留的木弹药箱拆了,拿到市场上当柴火卖。“这些箱子装过炸弹,带来死亡和毁灭。现在我们用它生火煮饭,重燃温暖和希望。”他说。(翻译整理:黄泽民)
(责编:刘叶婷、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