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3:57:38 来源: sp20241225
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
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
从关中到陇原,总书记的足迹循渭河、跨两省,目光投向中华文明历史深处、根脉所系。
(一)赓续不绝而塑其魂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三千多年前,周人在这里发祥,礼乐文明由此肇始。春秋初年,秦人在此建都经营,踏上崛起之路。
夏、商、周、秦……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从未中断。
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珍藏大量十分珍贵的出土青铜器。
博物院展厅内,“镇院之宝”何尊静立。这件古朴典雅、饱经沧桑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内刻铭文“宅兹中国”,系目前发现“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2020年,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器以藏礼,字以弘文,实物与文献共同书写着中华文明的清晰历史,是今人钩深致远的坚实依托。
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心“完整展现夏朝历史”,到考察“向往已久”的殷墟遗址,再到这次周秦故地之行,总书记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探寻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向着历史深处回望,是为了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坚定走自己的路——
“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二)饮水思源而承其脉
天水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天水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
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公祭伏羲大典,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远古先民的筚路蓝缕,孳乳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样貌;对始祖的远眺想象,凝结为所有华夏儿女的血缘根系。
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悠久的历史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滋养了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国人民。
正如总书记所深刻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三)开放包容而成其大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
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既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同时被中原及南方地区文化所滋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风格。
漫步其间,胡风汉韵交相辉映:从早期犍陀罗风格,到北朝后期的秀骨清像、隋唐的雍容华贵、两宋的严谨矜持,东西方文明与中国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碰撞、融合。历代营建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折射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创新特质。
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再到麦积山石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四大石窟”,总书记已考察了三个。
在敦煌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要揭示蕴含在敦煌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陇山苍苍,渭水汤汤。
血脉以系的人文始祖,影响至远的周秦文化,矗立千年的石窟艺术……中华文明的浩荡江河,静水深流,波澜壮阔。
策划:向清凯、沈虹冰、张晓松、鞠鹏
主笔:朱基钗、胡梦雪、李亚楠
视觉: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甘肃分社、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