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工作 向“新”而行成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11-09 19:27:19 来源: sp20241109

原标题:多地密集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工作 向“新”而行成新趋势

自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对2024年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后,近期多个省市密集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会议或国资相关工作会议,对下一步主要工作作出部署,“新质生产力”成为其中的高频词。

以改革为抓手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国有企业必然要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挑大梁”。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就必须抓住当下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国有企业要在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挑大梁”,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功能使命类改革,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过程中找到自身在公司治理、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瓶颈,及时推进相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增强动态适应性,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此前国务院国资委明确的2024年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要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聚焦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即适应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要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特别是要对国家亟需或紧缺的、具有较强基础支撑作用的、正向外溢效应较大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等,结合自身技术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决策纳入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有力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其次,强化考核引导,提高内生动力。比如,针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见效慢等特点,探索实施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最后,宽容创新失败,激励放开手脚搞创新。

朱昌明认为,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那么,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无从谈起。

结合自身禀赋 错位发展新质生产力

结合近期地方国资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情况来看,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大背景下,各地在结合自身禀赋基础上,已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比如,北京市国资委提出,要深入思考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突破的现实路径,探索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都国资国企实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海市国资委称,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三个领域贯通联动,为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其中,要持之以恒优化布局、盘活存量资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盘活用好存量土地、股权、基金等资产资源,促进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辽宁省国资委明确,全省国资国企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贯通起来,以敢担当、勇攻坚、善作为的作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角度来看,为在壮大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广州市国资委提出,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作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做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抢占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朱昌明看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穿于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主线。比如,“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和产业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环境和新型基础设施;“围绕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是打造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各有优势,这为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各地应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基础上错位发展各类产业,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朱昌明同时提醒,各地要高度警惕脱离实际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既要防止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哄而上、泡沫化,也要防止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