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看·世界遗产)

发布时间:2024-12-27 08:44:14 来源: sp20241227

如今,浙江省丽水市已拥有“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丽水通过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色产品认证与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文化遗产良品”。 图为丽水的灵芝栽培基地。 立 农摄

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其代表性认知、实践及突出成果,就成为记录历史、福泽后世、启迪未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将天、地、人作为统一的整体:在尊重自然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合理利用自然;又通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生态文明理念,为世界自然生态保护和人类文明演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创造并传承了内涵丰富、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类型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地质奇观等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大自然演进的重要呈现,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遗产申报、保护管理等方面后来居上,为全球世界遗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均居世界首位。在文化遗产领域,2023年9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还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而在同样具有自然保护意义的其他类型遗产领域,中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拥有47处世界地质公园和13个国际湿地城市;此外,中国还拥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和82处国际重要湿地。

在一些新兴的遗产保护领域,中国同样有着很好的表现。中国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发起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目前有34个项目入选。中国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最早响应者,不仅以拥有22个项目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通过机制建设、科学研究、保护探索,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为国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国际间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活动,还构建并不断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体系。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由国家文化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组成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逐步完善。

进入2024年6月,我们迎来了中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值此良机,我们更应强调,要不断丰富文化和自然遗产内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体系。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