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0:54:28 来源: sp20241230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
记者:《决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潘功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决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着力破除制约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将引领金融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成就,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更加聚焦以“双支柱”支撑实现“双目标”,也就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围绕货币政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管理和服务等职责,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结构、布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这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核。我们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沟通机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支柱。
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这是中央银行履行好宏观调控职责的基础。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记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将如何更好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潘功胜: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2%,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7%,高于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利率平均为3.6%左右,处于历史低位。
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记者:《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何考虑?
潘功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5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都在20%—30%左右,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同时,我国网络金融、移动金融快速发展,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的普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亮点之一。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出台了《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推动构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的政策框架和工作机制,为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举国体制建设提供支撑。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工信、科技、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制定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同时,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小科技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记者:《决定》提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有何举措?
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取向,增强金融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会同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
二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将坚持以市场驱动和自主选择为基础,持续完善跨境人民币政策,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全球布局,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四是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改革,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推动做好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
五是统筹好金融开放和安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我们将坚定不移做好金融开放各项工作。
记者:《决定》提出,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潘功胜: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
四是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加快金融稳定相关立法,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0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