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创新驱动发展堵点(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发布时间:2024-06-04 18:31:28 来源: sp202406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仍面临一些“堵点”,不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效能。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常务副主席邵鸿率调研组赴江苏、湖南两地,围绕“打通创新驱动发展堵点  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开展了重点考察调研。

  深入一线调研  了解发展情况

  从创新型企业到产业研究院,从校地共建研究机构到行业重点实验室,调研组下车间、进实验室,先后前往江苏南通、常州、南京,以及湖南岳阳、株洲、长沙等地的科技企业、科研平台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未来网络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如何?6G技术研发已经达到什么水平?”在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情况,以及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情况。

  “每年公司投入多少研发经费?在关键技术突破上达到了什么水平?”在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组了解到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正加速抢占钙钛矿等光伏领域技术制高点,勉励企业要在颠覆性创新上大胆尝试。

  “创新队伍建设得怎么样?是否有国际化的创新体系?”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调研组看到了各种先进车型,也了解到企业已在海外建立起研发中心,通过不断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坚持问题导向  问诊创新堵点

  创新发展中面临哪些实际问题?调研组每到一处必仔细询问,悉心交谈,切实坚持问题导向。

  在修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调研组了解到,作为初创型企业,修实也有自己的困惑,投资方希望早日见到市场回报与企业持续研发需要周期的矛盾日益显现。

  在常州市的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平均每40秒能造好一辆车,每小时90辆新车从生产流水线下线,调研组到生产车间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情况。调研组一边跟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流,一边认真记录企业的建议。

  在湖南岳阳的一个省级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平台——湖南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组看到,智能机器人正在精准操作激光焊接。这家牵头承担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的企业,也有一些发展中的困惑。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面临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如何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问题,也面临如何强化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问题。”

  “在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制度顶层设计时,希望能给企业更多机会参与,形成创新的合力。”“目前科技成果技术入股道路还不够通畅。”“建议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规范灵活的管理机制。”……

  企业、科研院所将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调研组积极交流,调研组对于集中反映的问题做了深入沟通和重点记录。

  总结有效经验  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成效如何?驱动发展的动力足不足?调研组通过细致观察、深入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做法。

  2023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9.9%。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列探索。比如采取“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行”公司制,建设专业研究所,解决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策权问题;通过“拨投结合”举措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对早期科创项目的支持作用,通过团队控股保障团队主导权,利用市场机制确定支持强度和获得研发成果收益。

  2020年以来,湖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湖南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第九位。在种业、先进制造业、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等领域建设“四大实验室”,全省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149个。建设覆盖全省的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在省属高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高校技术转让额近3年平均增长超40%。

  调研组认为,应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政策调整、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举措,推进“高质量国内大循环”;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以创新为动力,构建未来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前瞻谋划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