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专题深思)

发布时间:2024-12-21 12:38:52 来源: sp202412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关于治国理政的丰富思想理念和科学思维方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提供思想智慧和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实践:既有郡县制、察举制、科举制等制度形式,也有言谏监察、选贤任能、富民教民等治理探索,还有大同理想、大一统传统、德治主张、民本思想等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等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历史土壤和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正是其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彰显巨大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丰富思想理念。“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对今天我们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政在养民”“敬德保民”等民本思想滋养人民至上的理念,运用“革故鼎新”等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万物并育”“天人合一”等观念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注重将中华民族积累的宝贵思想智慧融入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使传统治理思想绽放时代风采,进一步筑牢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要进一步总结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继续丰富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丰富养分。

  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我国古代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得出许多富有哲理、具有超越时空价值的思维方法。比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前瞻思维,启示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辩证观点,启示我们要以辩证思维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启示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将其运用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各领域,拓展思维视野,丰富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使各方面工作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体现时代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3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