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不寻常,这些疾病可能来袭!

发布时间:2024-12-27 17:54:37 来源: sp20241227

  文/赵斌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

  每年秋冬转换之际,天气多有骤变,导致一些疾病高发。加之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等,为本就流感多发季节的疾病预防再增难度。

  从现在到12月底,天气特点与往年也有所不同,根据今年的天气变化等因素提前预防疾病,让我们过一个健康又轻松的冬天。

  低温将至,当心流感

  据中国气象网数据显示,11月3日,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黄淮、江汉等地气温将先后下降4~6℃,内蒙古中东部降温8~10℃。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室副主任、研究员刘芸芸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预计11-12月,冷空气过程总体偏弱,除新疆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中东部部分地区气温略偏低外,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其中东北南部、华北、华东中北部、华中北部气温偏高1~2度。

  但也有部分地区,将迎来低温天气。刘芸芸称,与往年不同的是,11月到12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总体较弱,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需关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污染天气对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这个暖秋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气温骤降和低温容易导致哪些疾病多发,又该如何防治?

  “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在深秋和早冬季节变换、气温变冷以及温差加大时多发。”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和污染物扩散不力首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健康。建议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必需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能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梁瀛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更强,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地区以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多发,多有高热、咽痛,常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寒颤等全身症状,普通感冒多不发热或低热,全身症状轻微或无全身症状。流感是我国乙类传染病,有就医需求的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支修益也表示,过去三年各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对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疾病诊疗水平大幅提高,只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检测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时,要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没有出现临床重症或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情况下,不一定去大医院就诊,就近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反而人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少。

  低温天气需谨防脑卒中

  刘芸芸表示,今年11月到12月我国发生极寒或气温极高的概率不大。但是到12月份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有可能出现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居民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

  秋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十分关键,并且从医院科室设置来看,一般心内科负责心血管疾病、神经内科负责脑血管疾病,两种疾病虽然密切相关,但分科明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杨琼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寒冷刺激容易导致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应激状态、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就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而引起血压的升高;还可以引起小血管持续性收缩以及高血凝,这些都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气温骤降,哪些人群是脑卒中多发的危险人群呢?

  杨琼表示,寒冷刺激可以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血管收缩,小动脉持续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从而引起血压的升高。此外,寒冷可使得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引起炎症,而急性炎症过程可能会影响血液系统,导致高血凝状态并形成血栓。这些都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杨琼表示,脑卒中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也就是针对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主动筛查和管理各种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90%的脑卒中(包括出血和缺血)风险可归因于10个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大量饮酒、饮食不健康和心理压力大,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有效防治脑卒中。

  二级预防指的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要积极寻找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管理,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

  三级预防指对脑卒中患者发生残疾以后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以及预防复发。

  杨琼还提到,过量饮酒及血脂异常也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的建议,推荐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戒酒或减少酒精摄入量。对尚未戒酒者,饮酒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4g,女性减半。

  时间就是生命,及时识别脑卒中“信号”是救治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呢?

  杨琼表示,简单辨别脑卒中有个小窍门叫“120”。“1”是看一张脸,观察两侧法令纹是否不对称,是否有口角歪斜;“2”是平举两只胳膊,观察是否出现一侧无力、抬举困难;“0”是聆(谐音“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出现以上表现,就要拨打“120”急救电话了。

  盲目进补是个“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任川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心血管疾病症状在夏季温暖的气候下会有所缓解,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会有所降低。而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或症状严重程度都明显上升。其中,心衰患者秋冬季节容易患肺部感染,加重心衰的症状导致患者反复住院。

  预防心血管疾病,在我们日常认知里都有哪些误区呢?

  “其中之一是盲目进补。”任川说,对于高血脂人群而言,盲目进补或者过于相信“吃啥补啥”的说法,大量食用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反而可能导致胆固醇、尿酸等升高,增加心血管发病风险。

  任川表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需要注意两个方向,即生活方式和药物。

  生活方面,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心血管病史人群可以考虑在寒冷季节去气候温暖的区域生活,有助于血压平稳,减少呼吸道疾病。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那生活中要注意从作息,穿衣,运动方面做出调整,比如冬季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避免过早晨练,避免空腹晨练,减少寒冷的刺激;运动前延长热身时间。尤其是“三高”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运动锻炼。

  药物方面,寒冷天气对血压、血脂等方面影响较大。所以冬季更要密切关注血压等各项指标,随时让医生帮助调整服药剂量,避免私自中断服药。

  突发心血管疾病一般都有哪些症状、该如何应对?

  任川认为,最要警惕的是胸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常常可以回溯到一些轻微胸痛的症状,尤其是跟运动相关的症状,也可能表现为胸部压迫感、心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或者严重,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至于像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储备使用,并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适用。

  同时,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对减少心搏骤停带来的危害非常关键。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原主任张晔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则表示,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是提升免疫力保障健康永恒的主题,不分春夏秋冬。但秋冬季节,相对潮湿阴冷地区可以适当吃些养脾胃增热能以及祛湿食品,比如的胡椒、花椒和大料等;寒冷干燥地区可以吃些润燥食品,比如炖梨、百合、银耳等。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皮肤干燥,适当外用橄榄油和一般的保湿护肤品都可以达到目的。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