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1 23:16:09 来源: sp20241211
中新网 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构建科技成果供应与产业技术需求双向通道,建立多节点、高流量的成果转化网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提升创新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北京科技成果向津冀转移转化成效。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提到上述内容。
许心超介绍,2023年,北京技术交易顺利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十万项,达106552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536.9亿元,增长7.4%。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758项,同比增长14.9%,成交额748.7亿元,增长109.8%;“三城”流向“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亿元,同比增长9.6%。
许心超表示,这得益于北京市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及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
北京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保障。《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核心,使各类创新主体“有的转”“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制定实施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解决高质量成果供给不足、成果承接能力不足、供需信息渠道不够通畅等关键问题。
北京制订实施6项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激发转化活力,调动创新主体转化成果积极性。加强建设央地协同转化机制,深入推动25家在京中央高校院所在中关村核心区适用《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同时,京、津、冀科技部门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动京津冀高精尖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年)》,2023年共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20家,打造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服务平台28家。科技成果共享库汇集成果4.89万条。50余家在京高校院所与津、冀签订技术交易合同500余项,合同金额7.4亿元。
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方面,北京通过建立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并设立联席会、建设各类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开展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等措施,助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