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下见“彩虹”

发布时间:2025-01-01 18:16:27 来源: sp20250101

原标题:雪山之下见“彩虹”

新华社拉萨9月9日电(记者王明玉 李宁)天地为幕,金色的青稞穗浪间,一条百米秀道蜿蜒其中。悠扬的琴声响起,30名藏族“阿佳”(藏语意为“大姐”)身穿色彩斑斓的氆氇服饰缓缓走来。雪山之下,这条秀道宛若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彩虹”,展示着藏家儿女幸福的生活。

8日上午,一场氆氇时尚秀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班觉伦布村上演。氆氇是藏族群众用来制作藏式衣物的毛织品,其工艺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上海援藏帮扶下,这项传统技艺如今已成为当地“阿佳”们的致富新途径,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江孜氆氇在几年前曾一度陷入发展危机:传统织机效率低,颜色品种单一,市场反响低迷,“阿佳”们辛辛苦苦做工一天,收入只有几十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里第一个开办氆氇合作社的手工艺人格桑卓玛,仍止不住叹气。

2022年,江孜氆氇被列入上海产业援藏项目,上海一家企业与江孜县签约手工工坊项目,格桑卓玛的合作社迎来了转机。“项目带来了新式织机,以前五六天才能织完一条,现在一天就能完成。”格桑卓玛拿起一条羊绒氆氇围巾说,“你摸摸,面料是不是很柔软?上海的工匠毫无保留地把现代编织技艺教给我们,现在氆氇的颜色更多,设计也更时尚,能卖两三千元呢。”

今年7月,上海浦东援藏建设的“阿佳格桑工坊”正式开放。这个占地约240平方米的工坊,如今已实现近30名当地藏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有12人每人每月收入达到4800元。

47岁的藏族妇女央金和她22岁的女儿次仁片多就在这里工作。“我从小身患疾病,生活难以自理,更别提工作赚钱了。”想起以前的日子,次仁片多红了眼眶,“阿妈天不亮就去村里打扫卫生,带我看病还要花很多钱……”

在上海对口帮扶项目支持下,去年10月,母女俩第一次去上海,学习氆氇编织技艺。“现在我两天就能织完一个氆氇玩偶,自己赚了钱,还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次仁片多笑着说,“现在我和阿妈每月收入加起来差不多有6000元。”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精神面貌也随之改变:自立自强、勤劳奋斗成为“阿佳”们绘就致富画卷的新注脚。

在新式纺织机前,“阿佳”们哼着歌,娴熟地操作机器:手持线盒来回穿梭,两脚有规律地踩着踏板……在一双双巧手中,绚丽多彩的氆氇编织而成。

“‘阿佳’们每天一大早就来工坊上班,每年还会前往外地学习新技术。”工坊管理者央吉告诉记者,当地妇女逐渐认识到一技傍身的重要性。“‘阿佳’们希望传统氆氇工艺不断创新,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

玩偶、围巾、披肩……在上海产业帮扶和“阿佳”们的共同努力下,江孜氆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为氆氇注入了时尚元素。目前,江孜氆氇系列产品已经在全国30余家线上线下门店亮相,并成功走出国门入驻国外品牌店。

天地辽阔,“彩虹”飞架沪藏,传递着两地“双向奔赴”的真挚情谊。根植于西藏文化沃土,富有民族特色的氆氇,正被上海援藏赋予更强的生命力,编织着藏家儿女彩虹般绚烂的美好未来。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