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访问|丘成桐:研究基础科学的初衷如果是“开公司”,那很难得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9 07:02:16 来源: sp20241119

文/陈溯 王东宇

基础科学是创新的源泉,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力,推动应用科学革命性发展。

  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被《纽约时报》誉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在世界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成就。近日,丘成桐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他强调,发展基础学科要有长远眼光。

  以下为访谈实录:

  国是直通车:您怎么看待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如何评价中国在科学发展过程当中取得的成就?

  丘成桐:中国在应用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创新能力还是比不上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科学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但是往往当科研活动进行到下游时,则变成了“开公司”,又变成了应用科学研究。研究基础科学的初衷如果是开公司,那它很难得到发展。

  国是直通车: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基础科学发展?

  丘成桐:基础科学发展的成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假如每一个研究都是为了公司上市,那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讲需要5到10年才能看到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要对基础研究有足够的耐心。

  基础科学研究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事,甚至会影响整个工业,是宏大的、结构性的、社会性的研究。比如,现在的量子纠缠、量子计算都是基于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而产生的,因此,发展基础科学要有长远的眼光。

  值得一提的是,交叉学科的能力对科研非常有帮助。比如,理论物理的深入研究和数学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理论物理的人对数学不懂,就没有办法提出世界最前沿的理论。

  此外,科研能力要从孩子抓起,要从小培育孩子对基础科学的兴趣,这对创新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是直通车:作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您是如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能否给中国的孩子学习数学一些建议?

  丘成桐:我很早就对数学有兴趣,大概中学的时候就有兴趣。我认为孩子应该从宽松的环境中、从各行各业中获取对学问的兴趣。

  数学其实并不枯燥,一些小朋友用数学公式画图也非常开心。数学存在于大量行业中,比如,电脑的整个学科可以看作是数学的分支,孩子们可以在探索世界中发掘对数学的兴趣。

  此外,还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一些应试教育的方式容易抹杀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我走过很多中国的学校,发现很多初中生都很活泼可爱,但是一旦到了高中就变得沉默、不爱讲话了。

  当孩子把做试卷变成如打乒乓球一样的机械反应时,他们对学问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就会感觉到学习很枯燥。因此需要对当前一些教育方法进行反思。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