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谣、硬笔书法、非遗手工……这届年轻人为啥抢着上夜校?

发布时间:2024-11-16 20:36:47 来源: sp20241116

  白天上班、晚上抢课,最近一段时间,火遍各地的“夜校”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回归,和风靡20纪80年代的夜校不同,这届年轻人完全不再是以补习文化知识为目的走进课堂,“乡村民谣”“硬笔书法”“非遗手工”“红酒品鉴”等等,这些多元化选择的课程,正在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社交方式以及自我成长的新追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重庆市观音桥夜校,看看这里的夜校因何走红?怎样走得更远?

  上夜校

  用乐趣滋养生活

  临近年底,一场有关观音桥夜校未来发展计划的意见征询会如期上线。

  今年8月,观音桥街道尝试探索开办了第一家九街夜校后,下辖的22个社区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又陆续开设了11家,共涵盖20门课程,截至目前,辖区内的夜校已经吸纳了600多名固定学员。几乎是一位难求的夜校,出现了惊人的市场需求,这也让观音桥街道办意识到,接下来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场地扩充、学习费用等等,一个个关乎夜校未来走向的现实问题,必须尽快摆上桌面,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

  一起被邀请来的欧东昇和马已同为夜校讲师志愿者,几个月前,原本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因为夜校而相识,从此,他们各自的生活半径也因为“九街”被无限延长。

  入夜的九街人声鼎沸,这里是重庆的商业地标,也是青年人的城市客厅,九街有着重庆最丰富、最潮流的夜生活。这间不足50平方米的开放教室,在九街显得既扎眼又不违和。

  从非洲鼓、尤克里里再到音乐DJ,九街夜校轻松的课程设置通过社区的公众号广而告之,每节课的名额刚一释放出来,往往还来不及刷新就被秒光。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主任 钱鹏:群众全都是自愿报名,来教授课程的人,他其实是没有更多的利益需求,更多是实现他自己的一个价值;而来参与的群众,更多他也并不是说希望通过这种学习来取得一定的资格认证,或者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技能。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去见识一个价值趋同的精神共同体。

  夜校“引力”

  当兴趣与“普惠”相遇

  8.6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45万人口流动,重庆观音桥街道是重庆著名的旅游消费聚集地,同时也是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原本是从探索基层治理这个角度出发的观音桥夜校,一开课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持续追捧。有人愿意学、有人愿意教,那些曾经无处安放的兴趣爱好,似乎瞬间就在夜校找到了归宿。

  已近而立之年的欧东昇,是在九街学习尤克里里时向街道办毛遂自荐,成为观音桥夜校硬笔书法课程的第一位讲师,从学习到授课,欧东昇在角色转换中怡然自得。

  夜校硬笔书法讲师 欧东昇:像吉他这种西洋乐器,像非洲鼓这些是其他国家的传统乐器,但是它也正体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多样化、包容性强,大家有很多选择,今天玩玩这个,明天玩玩那个,生活就很丰富。

  因为酷爱书法,大学毕业后,欧东昇就在沙坪坝区开了一间工作室,附近有不少大学生和小孩子找他拜师学艺,现在他每周要拿出两个晚上、每次要赶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夜校讲课,虽然是志愿服务,但备课,欧东昇从不马虎。

  尽管现在不少学员还是零基础,暂时还无法实现更高阶的追求,但夜校轻松的上课环境一点都不会影响大家的审美鉴赏和各取所需。

  有人要改善书写、有人要弥补缺憾,而对于欧东昇来说,感受汉字之美,带大家体会和欣赏笔力背后渗透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就是他坚持来夜校的最大的动力。

  盘活资源

  让“夜校热”不“退温”

  在夜校热度不减的背后,也让观音桥街道办意识到,那些有关兴趣爱好的需求可能早已存在,只是社会供给还没能及时跟上。目前,观音桥夜校的所有课程都是免费提供,讲师队伍也是一直以招募志愿者为主,长此以往,本来就僧多粥少的局面该如何改善?那扇已经被夜校打开的需求窗口是否还能一直敞亮呢?

  作为市场主体代表,李传波表达了对夜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持。3个月前,观音桥街道办找到他,希望可以协调和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夜校共建,李传波主导设计和建设的北仓文创街区,就成了继九街之后开辟新夜校课堂的首选之地。

  重庆北仓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传波:政府更多希望与我们之间共同做到这样一个桥梁的纽带,让更多的市场化的主体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来,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这个街区当中,能够了解到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些过往,包括它们所塑造出来的一些精神文化,北仓只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让大家更多地去在这个氛围里找到一个契机,而且其乐融融的这种感觉。

  同样地处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但与九街的风格不同,北仓大隐于市、闹中取静,作为“城市更新”的文创示范项目,这里已经成为重庆年轻人心目中新的文化地标,和国潮风相关的课程,安排在北仓恰如其分。

  这是国潮越剧班的第二节课,除了继续带大家熟悉唱腔,练习台步,吴春燕还给学员们带来了简单的戏服找感觉。因为重庆已经没有专业的越剧团了,曾经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吴春燕就带着一众爱好者成立了票友剧团。

  国潮越剧班讲师 吴春燕:因为我们这个剧团也不断需要补充人,所以我也是带着目的来当这个志愿者老师的,也不要说去低估他们对于戏曲的热爱,有可能他喜欢上了也会是一辈子,但是实际上是差我们这样一个桥梁,我们文化馆也是做公共文化服务的,所以正好大家就双向奔赴了。

  挖潜数据、盘活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探索夜校未来的发展,观音桥街道办乐见其成,有需求的年轻人也乐在其中。

  重庆市民 吴言欣:我还有报了很多夜校班,比如硬笔行书,比如舞蹈,现代舞,可能将来会有的一些歌唱或者轮滑,或者红酒品鉴、瑜伽,很多很多。

  主打一个有啥学啥,这样的年轻人在观音桥夜校并不少见。作为一名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李传波更愿意结合“北仓”之名来看待夜校的一路走红,他认为其实就是这届年轻人自己带火了夜校,这是他们的节奏与这个时代的重合。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主任 钱鹏:让大家都能够很轻易进来、很轻松获得,我觉得核心还是要更加拓宽我们的教学形式,另外要拓宽我们的渠道,在机会条件成熟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让老百姓来点菜,我们来下单,让我们这个课堂能够更加广泛地提升它的影响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共同进步。

  (总台央视记者 徐平 刘刚 夏斯伟 张云埊)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