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0:19:35 来源: sp20250102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夏晓伦)“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工业化实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建设,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党委书记曲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的GDP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4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33.2%;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的工业化大国,并且正在向工业化强国稳步迈进。
曲涛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之中。在其形成和发展进程之中,始终贯穿自然科学技术,特别是能源动力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广泛应用,到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的逐步升级,在推动物理学、化学、力学、热力学等自然科学理论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这一伟大思想。
据了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体系中完成的。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的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挑战。
曲涛表示,从物质属性方面来看,互联网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日益普及;从社会属性方面来看,当今智能化浪潮中的劳动形式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脱离了传统的生产线,社会分工形式发生深刻变化。
曲涛还以“自然力”为例,重点分析了自然界中与人类生活密切关联的自然因素,比如,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域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
对此,曲涛总结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定位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这一使命任务和战略部署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之一,再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地位和目标要求。
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能效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六项重点任务。
曲涛表示,可以找到“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论的哲学基础所在,深刻理解“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入地思考,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应当如何在实践基础上转化和统一。
对此,曲涛认为,要持续推动能源动力领域理论体系建设。他建议:第一,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第二,要充分认识自然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三,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责编:王连香、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