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大V”们责无旁贷

发布时间:2024-12-21 11:36:21 来源: sp20241221

  其实,互联网很早就开始“实名制”了。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决定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需要通过用户协议等形式“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2015年,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确定“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

  如今推广“前台实名”也采用了类似策略,用户可以自愿选择,但如果拒绝就会被限流。有人担心,这就是一种强制。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平台制定了规则,当然是遵守者优先。换个角度说,粉丝量庞大的“大V”群体,与平台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个人努力只是一方面,平台的推流和资源也是重要的助力,现在被平台要求带头测试新的玩法,也可以看成是对平台的回馈。

  互联网经过几轮迭代,网民数量从2000年的2250万,增长到2023年10.79亿,差不多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都在网上。因此,舆论生态的失序、网络发言的随意、造谣传谣的泛滥、侵权容易维权难的尴尬,都需要找到破解之法。在这种情境下,“大V”们首先被认为是重点约束对象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从影响力大小、话语权强弱、利益转化率高低来看,“大V”们都责无旁贷,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曾经有一个说法,粉丝超过1000等于一个布告栏,粉丝超过1万等于一本杂志,粉丝超过10万等于一份都市报,粉丝超过100万等于一份全国性报纸。相对于传统媒体较为成熟健全的管理机制,同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自媒体却一直显得“自由散漫”得多。比如,传统媒体发布新闻都有事实要求,有多层审核机制,也对新闻工作者有专业性训练,但自媒体发布消息则基本靠个人素质与自觉。

  当然,“大V前台实名制”并非完美解决方案,它也带来了一些隐忧。比如隐私保护。由于影响力大,“大V”们的发言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被人盯上,前台实名制后,“黑粉”分分钟就能找到他们的家庭住址、单位信息、电话号码……“大V”的个人隐私该如何保护?会不会带来新的网暴?再比如,言论受限的可能性。前台实名制的好处当然是发言更谨慎,但不排除一些“大V”由于害怕可能的网暴,担心不必要的麻烦,不再触碰有争议的话题,不再敢发表个性言论,要么不说,要么说一些正确的空话。这样的表面和谐,对于网络舆论生态并非一件好事。

  立场各异、观点纷呈,本是百花齐放的社会常态,理想中的网络舆论氛围也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论实名与否,发表言论都应该是可追溯的,做到信息真实,发言者为自己的言论和信息负责,不传播暴力、仇恨和有害信息,不滥用匿名规则;不论是否“大V”,都应该恪守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不侵犯他人隐私和其他权利,并且尊重不同的观点,倾听不同的声音,鼓励不同文化、信仰、观念的交流,不惧怕碰撞,但拒绝排斥,鼓励辩论,但学会说理。自然界需要生态多样性,互联网舆论场也同样需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