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0:05:25 来源: sp20241105
绿色低碳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制造业是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不仅对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革新传统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提升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装备、服务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制造是一种低耗、高效的现代化制造模式。从纵向看,这是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且成本可行的前提下,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要求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以制造模式的深度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环境影响及碳排放最小化。从横向看,绿色制造涉及各行各业,既要对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化改造,也需要在信息通信、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大力推进。
近年来,我国积极适应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有关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产品等的评价标准陆续出台,绿色制造体系正初步形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累计推广绿色产品近3万个,绿色工厂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绿色制造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推进绿色制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大部分绿色制造评价标准都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前制定的,对推进企业降碳的约束力度不足,支持企业开展碳管理和降碳的制度安排还不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国际贸易措施和绿色供应链相关的规制给国内制造业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绿色制造的政策规范对企业的指导作用还有待加强。需采取务实举措切实推进绿色制造,使生产要素向绿色产业、低碳经济集聚集中,尽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效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推进绿色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标准规范、政策制度、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支撑保障。
在标准规范方面,要完善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产品在内的绿色制造评价标准体系,重点补充或强化企业碳排放核算与碳减排管理的相关要求,尽快制定各行业、各类产品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核算的规范和通用标准。
在政策制度方面,由于当前绿色制造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同等性能的传统产品,仍需实施价格补贴、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等举措,同时更好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作用,引导下游消费者使用高品质的绿色产品,鼓励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持续投入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形成绿色产品供需良好态势。
在人才技术方面,要发挥人才培养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创新“双碳”科技和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加强有利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实现材料、工艺及流程创新,助力绿色转型。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统筹兼顾。当前绿色制造的发展更多倾向于对园区级绿电供应、智能配电网、能源梯级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的支持,未来碳排放统计监测与核算、绿氢供应、二氧化碳捕集等也将成为重要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补齐短板并适度超前布局,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绿色转型。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工业园区的新型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绿色发展环境。
(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继峰 常纪文 作者分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