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1:14:49 来源: sp20241221
浙江自贸区聚焦打造油气全产业链,持续推进改革试点——
昔日渔港“长”成油气大港
本报记者 廖睿灵
下午4时,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某港口,一艘红色货船缓慢启航,准备驶离港口。船上装载的,是产自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一批成品油货物。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内首个“离岛型”石化基地,这里全年不间断炼制原油,生产各类化工产品。“这是为了打破石化强国对芳烃、乙烯等重要石化原料的垄断,聚焦油气等大宗商品产业领域,提升我国大宗商品的全球配置能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主任陈海平介绍,目前,该基地重点建设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基本成型,具备每年4000万吨的炼油规模和每年1180万吨芳烃、420万吨乙烯的生产规模。
昔日渔港何以“长”成油气大港?这与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
2017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挂牌成立,挂牌之时,就被赋予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的战略定位。202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舟山片区油气全产业链按下发展“快进键”。
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保税船用燃料调度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锚地的船舶航速、气象风力、排队情况等数据,为“海上加油站”服务调度提供参考。
“每年途经舟山海域的国际航行船舶达到近11万艘次,停留的有2万多艘次,要借区位优势打造‘海上加油站’,得持续为国际航行船舶进港、报关、查验等环节提供便利。”舟山高新区管委会口岸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虞常暖说。
过去,国际航行船舶到舟山港停泊加油需要提前报关、排队等候。“为了提高外轮靠泊港口加油效率,我们创新提出了‘一船多供、先供后报’、外锚地供油等举措,允许供油船为尚未进入港口、在港口外锚地停泊的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保税油。我们还打造了全国首个国际船油加注智能监管服务应用‘海上数字加油站’,借助这套数字系统,能有效提升监管效率,节省国际航行船舶靠泊港口的各类成本。”虞常暖说。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东北亚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2022年,舟山港燃料供应量达到602万吨,位列全球第四。在舟山油气产业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的同时,相应的价格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走进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大厅内的巨幅电子大屏上,各类油品交易挂牌行情一目了然。其中,舟山片区的特色产品“舟山价格”引起了记者注意。
“‘舟山价格’就是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这是舟山片区重要制度创新成果,打破了海外市场对低硫燃料油价格形成的机制垄断。”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董事长赖新向记者介绍,在以前的油气交易中,国内市场缺乏定价话语权。2021年6月,该中心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发布“舟山价格”,推动保税低硫燃料油加注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进而提升中国保税燃料油现货价格国际影响力。在多项创新政策推动下,2022年,舟山油气贸易额达8225亿元,油气吞吐量达1.33亿吨。
行走在今天的浙江自贸区,类似的创新元素还有很多。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堆场上尺寸、花色各异的集装箱层层叠叠;港口旁,巨轮缓慢靠岸,高耸的桥吊正上下作业。与传统桥吊不同,这些桥吊的司机并非坐在几十米高的桥吊驾驶室内作业,而是在距离港口1公里左右的一栋办公楼里实现远程操控。
“以前桥吊司机要抓取货物,得坐在桥吊驾驶室一边弯腰观察一边作业,很累人。”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智控班副班长郑恒亮说,“我们对桥吊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桥吊司机不用再每天爬高,通过实时监控画面就能精准观察货物情况并实现远程装卸等操作,司机们工作更轻松,也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港口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000万标准箱,实现10个月超3000万箱,较去年提前1个月。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紧跟外贸企业出口需要和市场需求,协同班轮公司优化港口航线布局,“一带一路”航线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航线增至129条,累计完成“一带一路”航班超4600班次。
“下一步,浙江将以制度型开放和数智治理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努力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贡献力量。”浙江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