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立德树人】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4-12-27 10:16:41 来源: sp20241227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中,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日,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院线电影上映,观众深刻感受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精神风范。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创新思政教学,做到常备常新、常讲常新。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

  曾几何时,提起学校里的思政课,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听课反应不积极,部分教师也对思政课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如何办好思政课,防止课堂的形式化、表面化,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成为摆在学校、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

  浓烈的教育情怀,是思政课吸引学生、说服学生的前提。“欲人勿疑,必先自信。”云南“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开讲3年多来,课程观看人次超5000万,打造出思政“金课”,正是因为秉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宗旨,把身边事、家国情、报国志融入课堂。能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真正打动学生、引导学生。

  系统的教学设计,是思政课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保证。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善用“大思政课”,打通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体系。就像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陈明青所做的,通过“有血有肉”的思政“立体学习法”,为学生打开一扇朝向外部世界的窗。

  新颖的教学形式,是思政课增加感染力、亲和力的重要方式。思政课不能搞填鸭式的“硬灌输”和简单的照本宣科,而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善于用创新形式和手段讲好故事。通过运用影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党史馆、革命遗址遗迹,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激励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让不同类型的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的开设效果,关系到青少年三观的形成,更关系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青春力量。通过打好思政教育组合拳,建设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思政课才能在不断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陈萩)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