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第十一届科博会:文化成中外交流“美好窗口”

发布时间:2024-12-23 00:52:38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绵阳11月23日电 题:探访第十一届科博会:文化成中外交流“美好窗口”

  作者 王利文 杨勇

  11月23日,走进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线下展馆配套展示区,北川羌绣、北川水磨漆等当地非遗作品引人注目。“乐购印尼”展区民族风情浓郁,48家印度尼西亚参展企业带来民族服饰、咖啡、燕窝等商品,涵盖吃、穿、用等各方面。

  以“科技引领·创新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一届科博会近日在绵阳开幕,印度尼西亚应邀担任主宾国。丰富的活动成为文化交流的“美好窗口”,促进中外更广领域和深程度的交流合作。

11月22日,第十一届科博会在四川绵阳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中新社 记者王磊摄

  展会现场的非遗产品展销和活态展示,只是科博会架起文化交流桥梁的缩影。23日,前来参加科博会的西班牙巴列斯堡市副市长奥利韦拉斯一行,早早抵达距会场几十公里的北川羌族草编研学体验中心。在手艺人指导下,干草在上挑下掐间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只“蚂蚱”。该中心负责人黄强介绍,去年科博会期间,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一行也曾来此体验制作。

  该体验中心内,大小形态各异的草编冰箱贴、草编包、草编鞋琳琅满目。借助展会等平台,黄强团队将这些作品带到赫尔辛基、伦敦等城市展出,产品已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强发现,“神奇”“有趣”是多数海外民众对羌族草编的评价。这一反馈也给了黄强不断创新产品的信心,“下一步,我们计划融入现代光电技术,让传统工艺更符合当下需求。”

11月20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陈云珍在裁剪羌族服饰绣片。 中新社 记者王磊摄

  针法精巧细致、色彩鲜艳明快的羌族刺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于“羌绣”四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而言,科博会是传统非遗焕发新生的重要平台。

  “我们一直在做‘守正’的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应用新技术、注入新血液,实现非遗传承的‘守正创新’。”接触羌绣约40年,陈云珍想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传承与发展,已免费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今年,她的团队将羌绣作品带到科博会现场,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同时,探寻科技与非遗合作的新可能。

11月21日,“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自然人文风情主题摄影展”在四川绵阳开展。 中新社 记者王磊摄

  据了解,主宾国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一万七千五百多个岛屿组成,有“千岛之国”的美誉。21日,为期90天的主宾国活动“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自然人文风情”主题摄影展在绵阳市博物馆开幕。人文风情、自然风光、野生动物等74幅摄影作品,展现出印度尼西亚的古老文明、厚重历史和美丽多元。

  “通过艺术,可以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亚太区旅游营销总监辛杜特里斯诺表示,通过展览等活动,有助于加强两国的民间交流,促进两国间旅游和创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