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大地风华)

发布时间:2024-11-16 20:29:53 来源: sp20241116

  我的故乡是北方内陆平原。在儿时的想象中,远方那些大地的起伏和曲折,有无数的珍奇宝藏蕴藏其中。于是便向往江河山峦。长大了知道,先贤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在老祖宗眼里,不仅是风光景致,还关乎审美观与价值观。

  十四年前,从沿海某地迁居四川成都,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穿梭于成渝之间。除了尽享两地麻辣鲜香的人间至味、领略两地不同风土人情之外,也与这片巴山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摊开地图,四川盆地和川东山地被长江及其大小支流串联起来,前者“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号为天府之国;后者携江带山,尽得三峡之利。流连在这山川锦绣、风光醉人的所在,足以令人乐而忘返,不知归途。

  金沙江从西南川滇高山峡谷逶迤而来,在宜宾和岷江交汇。自此以下又合沱江、嘉陵江、乌江等大小河流,江水一路遇山开道,势不可挡,劈凿出数百公里让人叹为观止的三峡绝美画卷,一直到“江出西陵,始得平地”,才为这一千公里波澜壮阔的川江画上了美丽的句号。犹记得,刚来四川时,和同样是外地来的朋友探讨四川得名之由来。大家当时戏言,长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四条大川组成的地方,当然谓之四川了。后来居住渐久,才晓得所谓四川,乃宋之川峡四路之简称,当时的四路分别是:利州路、梓州路、益州路、夔州路。当时的夔州路治所,即在今之奉节,当时的利州路,治所即今之广元,这两地至今仍是东、北方向出川的咽喉要地。巧的是,无论是当时的川内四朵金花,还是如今的成渝双雄,都位于长江或者其支流沿岸。长江对于川渝地区的重要性,从古到今都是不言而喻的。

  我曾在广元剑门关,凝视着抵挡住无数金戈铁马的巍巍雄关,遥想古战场的硝烟四起,战马嘶鸣。大诗人陆游一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将报国之情付与这无声的关隘和不远处奔流不息的嘉陵江。如今的剑门关早已褪去硝烟,“水村山郭酒旗风”,剑门关旅游区之外,商家林立,热闹非凡,招展的旌旗只是为了吸引顾客品尝本地的剑门关豆腐。“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关仍然气势磅礴,但日新月异的交通早已打破隔绝,西成高铁在此设有高铁站,四面八方的人慕名而来,徜徉于此,享受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我也曾游涪江边上的三台县,登上杜甫曾流连过的牛头山,东望浩浩涪江,“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想象一千多年前川内大城的荣耀与繁华。牛头山上有川内仅次于成都草堂的杜甫纪念馆——三台杜甫草堂。公元762年,杜甫曾从成都流寓到此一年零八个月,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今的三台县是涪江边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县城,南门古城墙下有县城里最大的蔬菜水果和杂货市场,人头攒动,市井俨然,烟火气息浓厚。一切历史风云退去,只有东门外的涪江滚滚向东南而去,一如昨日。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拥有两千三百多年建城史的成都,风物更盛,最受青睐。杜子美的草堂,诸葛亮的武侯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此当垆卖酒,薛涛在浣花溪畔制笺……我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都江堰。岷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来,突然进入成都平原,巨大的落差使其势难于挟制。在都江堰修筑之前,岷江一直是四川盆地的大患。正是由于李冰父子创造性地建造了都江堰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巴蜀之地才慢慢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当时以及后来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才能享受安逸休闲。从都江堰宝瓶口分出的内江分化出江安河、柏条河、走马河、府河、南河、沙河等数个分流,使得成都平原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虽然舟楫之利今时今日已经没那么紧要,但水利灌溉之功仍在造福一方。纵横的河网惠泽之下,成都还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大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成都才享受了几年难得的安闲和宁静,“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还写出了于他而言算得上闲适的诗篇:“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到重庆思念谁我不知道,我到了重庆,就想约上三五好友,来一顿火锅,在滚烫火辣的沸腾中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畅叙友情,真是快哉!说起火锅的起源,也与穿城而过的江水不无联系。传说中火锅发端于清末码头的船工餐食。时过境迁,曾经成群结队的码头船工消失于岁月流转中,连同曾响彻峡江的川江号子如今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曾在三峡博物馆中领略过这些曾经回荡在川江上的民歌,旋律简单,用词朴拙,但字句铿锵,曲调高亢,扑面而来一股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息。虽然无缘穿越历史相见,但不难想见那群在川江上劳作的人们——用脊梁撑起了大型货轮盛行之前出川入川之交通重任。在博物馆,除了三峡风物,还有关于抗战的篇章。难忘八十多年前,无数科研文化教育人才汇集于此,在硝烟炮火中仍手不释卷,而无数川渝男儿顺江而下,有许多人长眠于故乡千里之外。前者有功于保存文化与复兴的余脉,后者则让人见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往事越千百年,一切似乎都在迅速前行与改变。但如果仔细勘察这山河汇聚的地理人文,感受其中蕴藏的历史风烟,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即使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也不会被消磨。那流淌在我们身上的血脉,和河流波涛一样,不舍昼夜,奔腾不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2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