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

发布时间:2024-12-21 16:06:35 来源: sp20241221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题: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

新华社记者吴雨

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从哪些方面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策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怎样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

从四方面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问:《决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将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在这次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加聚焦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执行机制、传导机制等,保持币值稳定,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沟通机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筑牢金融安全网。

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问:货币政策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传导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利率平均为3.6%左右,处于历史低位。

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的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问:下一步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有何考虑?

答: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过去5年,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制定五篇大文章的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强化正向激励,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在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中国人民银行将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小科技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完善创业投资“募资、投资、管理、退出”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问:中国人民银行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答: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人民银行将落实全会部署,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三是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目前,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融资平台数量和存量债务水平不断下降,风险持续收敛,大部分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实现了接续、重组和置换,融资成本负担较之前显著下降。

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政策,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多次调降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当前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已有一定积累。

四是筑牢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加快金融稳定相关立法,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问: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有何举措?

答: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取向,增强金融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持续优化投融资环境,便利更多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

二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以市场驱动和自主选择为基础,持续完善跨境人民币政策。

三是持续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作用,增强亚太区域国家间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和协调。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四是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改革,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推动做好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

五是统筹好金融开放和安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推进全球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落实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牵头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