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来袭,日常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4-11-21 19:13:24 来源: sp20241121

  阅读提示

  支原体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也有散发病例。初期感染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需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定。

  近期,支原体肺炎引发关注,全国多地医院出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北京、上海、江苏、陕西等地疾控部门均发布提醒,儿科门诊出现就诊高峰。

  记者采访发现,北京多家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患者中儿童居多,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介绍,自9月以来,北京儿童医院发热咳嗽门诊的日门诊量增加,其中约有20%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进入秋季,其他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也有所增加。

  肺炎支原体可反复感染

  记者从北京朝阳医院获悉,支原体性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也有散发病例。有人认为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低,其实低龄儿童感染并不少见。

  肺炎支原体分很多类别,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可反复感染,并非得一次就能终身免疫。专家提醒,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宝宝的,需要做好隔离。

  由于肺炎支原体对上、下呼吸道都会有影响,初期感染上呼吸道时,存在和普通感冒相似的症状,例如鼻塞、咽痛、发热等。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否进展为肺炎,需要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定。

  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董晓艳表示,如果在肺炎支原体流行季,学龄期儿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等情况时,家长要特别警惕,可能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若幼儿明确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又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咳嗽伴有呕吐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比往年多

  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任曹玲回答媒体时说,北京地区每年8月到12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达到高峰。但就今年的情况来说,未来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峰会出现在哪个月还不好说,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确实比往年多,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

  随着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也多了起来。据报道,近日,宁波市中医院感染肺病科收治了一位32岁的支原体肺炎患者。他住院的同时,家里的孩子也在住院,一家3人相继中招。

  该院感染肺病科主治中医师孙鸣欢提醒,肺炎支原体具有一定传染性,当家里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尽早就诊,并且家人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

  长时间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待一起的成年人,被传染的几率还是不容小觑。孙鸣欢医生介绍说,支原体肺炎的易感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但最近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较以往也有明显增加。与儿童支原体肺炎一样,成人支原体肺炎也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咳嗽较为剧烈,阵发性干咳较为常见。

  支原体肺炎来袭,家长如何应对

  肺炎支原体阳性就意味着患上了支原体肺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宇撰文表示,事实上,肺炎支原体阳性和支原体肺炎是两码事。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阳性,提示可能感染该病原体,但不能百分百确定感染。支原体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核酸和ELISA法检测抗体。肺炎支原体阳性一般是指抗体阳性。支原体抗体有IgM抗体和IgG抗体两种。若IgM抗体阳性,提示急性感染;若仅IgG抗体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肺炎支原体。此外,任何临床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抗体检测阳性,并不能代表感染肺炎支原体。

  关于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引发“白肺”,专业人士表示,支原体肺炎可能会带来黏液栓堵住支气管,进而引发“肺不张”,即肺的含气量减少,造成影像学上的“白肺”。但这跟双肺弥漫性病变的“白肺”是两个概念。

  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基本不会引发生命危险。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良好,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可能遗留肺结构或功能损害,需进行长期随访。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多通风,少聚集,平时在家每日最好开窗通风2到3次,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近期避免带孩子到人员比较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注意体格锻炼,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此外,穿衣要适宜,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以手足温暖、无汗为宜。

  姬薇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