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科幻遇见未来

发布时间:2024-12-21 17:59:24 来源: sp20241221

  成都科幻馆展出的雕塑“笨笨”。   本报记者 刘 峣摄

  中国作家海漄(中)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   新华社记者 王 曦摄

  航拍成都科幻馆。   活动主办方供图

  夜幕降临,“星云”造型的成都科幻馆流光溢彩。场馆顶部的“科幻之眼”时刻凝视宇宙,寄托着人类对科幻探索的向往。

  近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这场有80多年历史之久的全球性科研文化主题活动,首次来到中国。5天的时间里,世界顶尖科幻作家、编辑、从业者与各国科幻迷齐聚蓉城,共话科幻发展、书写未来想象。

  

  搭建全球科幻交流平台

  10月21日晚,本届科幻大会的重头戏——2023雨果奖正式揭晓。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颁奖典礼上,中国首位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将奖杯交到90后海漄手中。

  “科幻作家要有科学精神,对科学要有一种追求。”谈及科幻作品与科学的关系,海漄表示,科幻作品要心怀对科学的崇敬,但并非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科学推敲。只要作品好看,能够启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就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雨果奖的获奖者除了来自欧美等传统科幻重镇外,还有不少来自中国、韩国、尼日利亚、越南等非英语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科幻文学多元化的发展。

  “今年有非常多的非英语作者被提名,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美国科幻作家莱斯利·罗宾说,“文学界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通过阅读非英语国家作者的作品,能够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是此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意义所在。本届世界科幻大会共设置了展览、论坛、沙龙等200多场主题活动,搭建起全球科幻界思维碰撞的平台。

  “科幻作品展现了持续演进和不断演变的历史。当我们畅想未来的时候,过去的历史也在其中。”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说,“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幻作家要用自己的叙述方式,写出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

  德国科幻作家布兰登·莫里斯是一名物理学家和太空专家。在谈到科幻与科技时,他说,现实科技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步入了科幻作品中描绘的领域。“科幻作品不仅预测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还提供了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向与方法。”布兰登·莫里斯说。

  “科幻文学是最能够引起不同文化、种族、国家的人们共鸣的一种题材,它描写了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也描写了我们要共同面对的噩梦和危机。”中国科幻作家韩松说,“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未来更向往、更好奇了,科幻大会是科幻文学把全人类作为一体化视角的体现。”

  “世界科幻大会让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充分交流、融合碰撞,融合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刘慈欣说,“世界科幻文学面临着深刻变化的节点,科幻大会能够对科幻文学未来的发展作出深刻探讨和规划,让壮丽的科幻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东方科幻世界正在崛起

  在成都科幻馆一楼大厅里,一座9米高的巨型白色雕塑颇为吸睛。雕塑的主角是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机械狗“笨笨”。科幻大会开幕当天,导演郭帆、演员吴京等电影主创也来到这里拍照打卡。

  “笨笨”的高人气是中国科幻影视作品蓬勃生长的写照。近年来,《流浪地球》《三体》等影视作品从中国走向海外市场,带动了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

  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幻产业也吸引了各国从业者的关注。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表示,西方读者有机会通过这次科幻大会看到中国庞大的科幻市场和粉丝群体,吸收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随着科幻热持续升温,势必吸进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向科幻产业赛道涌进,推动科幻“生产、转化、运营”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趋于健全完善,打造出更多科幻类超级IP,既为人们带来更多跨界多元、丰富有趣的科幻体验,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科幻能够给科学注入想象力,科学能够把科幻的设想变成现实。”韩松说,科幻大会将给中国科幻产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让很多青少年接触科幻、热爱科学。

  15岁的朱玺然在“幻享未来”科幻作品征集活动中,凭借作品《石犀记》获得青少年作品类金奖。在10月22日举行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闭幕式上,他与许多获奖者一起站上了舞台。

  “我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数千年前发生在蜀地的故事,它留下的痕迹历经岁月又成了未来某一天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朱玺然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与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创作的定格动画短片《玉兔》获得艺术类金奖作品。主创团队表示,成都是旅游胜地,也是潮流文化的中心,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本身就是很多科幻作品中未来世界的样子。

  据介绍,“幻享未来”科幻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7500余份作品。创作者用小说、剧本、插画、文创、电子音乐作品、视频等多种形式,描绘了文化底蕴深厚、科幻氛围浓厚的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说,传统文化与科幻结合正在成为中国式科幻的一种创作方向,这也是创新推进文化自信的一种有益尝试。

  中国科幻插画家赵恩哲认为,本土的科幻创作者在意象选择、叙事方法和故事设计上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国特色,他们有意识地突破西方科幻的创作套路、做出新意,一个属于东方的科幻世界正在崛起。

  本届科幻大会还发布了“天问”计划,该计划由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共同发起,包括一个科幻大奖“天问奖”、多个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科幻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有利于发掘科幻人才、扶持科幻作品,促进科幻产业融合发展。

  成都打造城市科幻品牌

  成都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高地。44年前,《科幻世界》杂志在成都诞生,“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及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同样出自这座文化名城。

  获得本届雨果奖“最佳粉丝作者”奖的克里斯·巴克利用“热情”“令人惊讶”和“神秘”来形容初到成都的感受。“在参观武侯祠时,我感受到了一种神秘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次科幻大会。”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副主席、雨果奖评选组组长戴夫·麦卡蒂说,这次大会的科幻感十足,成都是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绝佳之地,“我希望在世界各地都能举办这样的盛会”。

  刘慈欣说,成都科幻产业相关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均已落地实施,借助科技力量的加持,成都科幻文学、科幻游戏等科幻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个、亚洲第二个成功申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成都对科幻产业布局较早——2010年完成全国首个科幻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提出“中国科幻城”建设规划;2017年发布《成都科幻宣言》,出台一系列推动科幻产业发展、打造“科幻之都”的具体政策。在《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中,成都总得分位列第一,荣获“中国最科幻城市”。

  如今,成都科幻产业正逐步发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新业态持续涌现。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近年来,成都积极推动科幻创意生态构建,科幻赋能和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提升,在文学、游戏、影视、衍生品、文旅、装备制造六大重点领域表现抢眼。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为1276.3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9.11%,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成都科幻产业(不含科幻装备制造)营收200.18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2.81%;同比增长13.32%,远高于全国5.77%的增速,稳居中国城市科幻产业发展第一阵营。

  在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上,各国科幻从业者还共同发布了《科幻产业成都共识》,从“坚持文化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等8个方向,就科幻产业发展达成共识。

  “科幻产业作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展现出无尽的可能性和价值。”罗伯特·索耶说,“成都科幻”将成为未来国际科幻产业的代表,成都也将成为国内外科幻爱好者和业界人士的“首选之地”。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