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09 10:58:27 来源: sp20241109

  把艺术的舞台放到乡村,让文艺的资源创造价值,探索文旅融合、农艺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就能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黑白相间的村头民舍,青砖石板铺就的老街,河塘鱼巷的水乡……在上海金山区举行的新时代百村风采美术作品展上,100余幅画作让公众领略到乡村景致的优美、乡村发展的脉动。乡村与艺术的珠联璧合,总能带给人们惊喜。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传承、教育扶助是铸魂,发展乡村文艺、开展艺术联建同样能发挥铸魂作用。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各地乡村基于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形成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财富,既具有审美价值,也蕴含丰富的传统知识、生活智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乡韵焕发时代光彩,让农耕文明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的动力。

  以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首先需要做好传承创新的文章。“乡绘,更是相会”,广州美术学院与山西晋中市许村的村民共同创作乡村壁画,不仅让古村落散发出艺术气息,也影响带动当地乡村“修旧如旧”、保留保护传统风貌。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掌墨师匠心传承古老木构建筑技艺,在崇山峻岭间为群众搭建心之归处。实践表明,坚持守正创新,将乡村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人文精神等,与现代要素、时尚元素和美学艺术恰当结合,有助于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和谐、美丽宜居。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外部的支持格外重要。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孩子,用希腊语献唱奥林匹克会歌。他们的成长,离不开邓小岚女士10多年的付出,离不开特岗教师、志愿者的倾力支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乡村文艺、乡村美育才能得到更大发展。

  求实效须戒虚功。艺术乡建的关键,是运用好乡村土生土长的文艺资源、文化财富,对接好农民群众美好生活文艺需要。北京平谷区南山艺术季中,一些创作者到老乡家里串门,寻找艺术与乡村的最佳结合点;内蒙古阿尔山乡村文化艺术季期间,艺术乡建团队沉浸到婚丧嫁娶等集体活动中,摸清村民的文艺需求。让艺术家成为“农民”,让农民成为“艺术家”,艺术乡建才会是双赢实践。

  文化艺术不仅赋能乡村文化建设,还可以助力农民增收。山西阳城县横河村的水墨宁园艺术创作写生基地里,预约写生的订单充足,写生产业助力300余户村民稳定增收,实现了“笔墨生金富山乡”。陕西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打造艺术村长之家、文化艺术中心、村长会客厅等“乡创空间”,建成麦田剧场、乡村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所,2023年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把艺术的舞台放到乡村,让文艺的资源创造价值,探索文旅融合、农艺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就能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乡村艺术,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前不久,历时1个月的第二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在北京闭幕,来自河南光山县的原创儿童戏剧《灯火》《少年司马光》,作为“新时代种子计划”授权作品,一经展演便受到观众追捧。激活乡村的艺术创造潜能,发挥好美育作用,走好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新时代乡村文化还将绽放更瑰丽的光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9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