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0:17:37 来源: sp20241125
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龙华烈士纪念馆共建的“红色育人课堂”再次开课。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上,大中小学生共同来到龙华烈士纪念馆,庄严祭奠英魂,聆听烈士们“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感人故事,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行走的思政课”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其中,将理论学习与不同情景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有“知”有“味”有“益”,有效形成全过程育人,是当前思政课堂不断延伸的生动实践。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载体。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从中汲取育人智慧和力量,将助力筑牢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坚实支撑。日前,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这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汇聚思政育人力量,培养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和重要的行动指引。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党史观是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学好用好党史的思想指针,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前提。高校思政课坚持以正确的党史观为引领,全面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引导学生达到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如西南财经大学开展“重走校史路”的社会实践,积极挖掘并充分利用红色校史资源,让学生们在行走中重温学校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动人故事,深刻体悟百年大党的辉煌历程和凝结其中的奋斗经验。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建构的重要阶段,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只有不枝不蔓、才能主干中通外直,形成稳定的正确价值观。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对于一些甚嚣尘上的杂音噪音,广大教师选择不回避不躲闪,创新方式方法,用好史料、讲透理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党的百年奋斗,从中启迪智慧汲取力量。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百年光辉历程中,蕴藏着坚定自信的强大力量、指导实践的思想伟力、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这两个一级学科,共同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各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紧紧依托这两个学科,尊重并紧密贴合青年学生乐于探索未知、讲求逻辑严密的行为认知特点,遵循“认识党史事实—总结党史经验—得出党史规律”这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路径,着力增进理论深度,引导广大青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极大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实现了立德树人的预期目标。在以史育人的实践中,思政课教师不仅精讲史实,为青年学生深入阐释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更着力在讲授好史实的基础上,以问题意识为牵引,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用透彻的学理为青年学生深入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宝贵经验,体悟百年党史中党的理论的实践运用,实现学史明理。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激发学生建功新时代的行动自觉和积极性。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并在长期的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滋养。延安大学思政课教师将课堂搬到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北京理工大学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学生们戴上VR眼镜重走长征路……多地高校思政课积极盘活用好精神宝库,将党史学习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在学习党史中引导广大青年学史力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仰,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敢于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担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使命与责任,激扬建功新时代的壮志雄心。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实现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价值导航作用。
(作者:段蕾,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