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人工智能系统当老师?一文了解这个新职业→

发布时间:2024-11-09 14:56:28 来源: sp20241109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布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能够生成全新原创内容的新型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19个新增职业中,有一个职业叫做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他们的任务是像老师那样,将人工智能这个智慧的大脑训练成某一方面的专家,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实际场景中。戳视频↓↓↓认识一些正在帮助人工智能成为专业眼科医生的系统应用员。

  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来就医的市民正在体验一款最新研发的眼科诊断小程序。拍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人工智能就给出了初步的诊疗结果。

  除了自拍诊断,眼科大模型还能分析影像、症状记录等眼科数据,辅助医生诊疗,甚至未来还可以独立给患者看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部 林桢哲:AI能够形成专业的知识库,成为医生的一个临床助手,帮助他去把精力投入真实的临床案例中。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算力底座拥有强大的算力基础,能够快速处理海量信息,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用于各个专业领域的时候,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林桢哲等技术人员从事的职业就是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在医院里,他们不是给患者看病的医生,而是帮助人工智能快速学习眼科医学知识、成为专业眼科大模型的老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部 林桢哲:我们把文献,还有专著录入数据库,然后我们以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去训练(眼科)大模型。可以这么理解,像一个学生在做题学习的时候,他的题做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这门知识。

  目前,这些系统应用员已经为眼科大模型整理录入了十多万册的医学资料和医疗案例。每当有新的医学文献出现,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跟进录入,让大模型紧跟最前沿的医学知识。

  准确理解病人提问 教会人工智能诊疗看病

  大量录入文献资料,让人工智能具备了丰富的医学知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知识渊博的大模型与病人交流时却常出现答非所问,或者提供的回答过于专业等问题。教会大模型与病人顺畅沟通,准确理解病人的提问,也是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的重要任务。

  在研发团队中,罗明杰主要负责教会大模型如何与病人有效沟通。比如一位家长咨询孩子散光度数一直在增长的问题,大模型会从导致散光的生理原因、生活习惯原因等方面回答病人,但是这其实并不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部 大模型研发组长 罗明杰:(家长)其实会非常关心自己的小孩散光变化了,到底变化多少是正常的,如果超出了这个变化的正常范围,他应该怎么去做,那么我们的模型就应该很直接地告诉患儿家长这些问题。

  为了让大模型为病人提供更精确更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能够和病人互动交流起来,罗明杰和团队一起收集了数十万个医患实际诊疗场景的记录,将它们逐一录入到大模型中。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部 大模型研发组长 罗明杰:让它就好像一个实习生一样去观摩真正的医生和患者是怎么交流的,从而去学习里边的内容。非常希望我们的模型能从这些真实的对话里面去学会医生是怎么样有逻辑、有医学思维地去做出追问的,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新增职业中数字职业占比近一半

  在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被标注为数字职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批新职业中,数字职业占比近一半。数据显示,近年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制造业等领域的数字新职业也逐步增多。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数字职业有9个。涉及领域更多元、职能也更精细。

  自2019年开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陆续公布了44个数字新职业,占比47.3%,以及9个数字新工种,涉及的经济领域也多种多样,有人工智能、汽车制造、区块链、也有农业等传统领域。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近一半的数字职业已颁布国家职业标准。

  企业需求对数字人才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

  在求职市场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人才需求旺盛,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随着行业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对数字人才的职业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高校增设了相关专业,深圳大学的人工智能特色班已经连续开办了七年。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 杨烜:从目前几年的学生培养情况来看,对人工智能的学生新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表现在数学基础要好,同时要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

  在企业方面,随着技术发展,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从过去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研发,到现在更多对应用功能的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华为算力产业副总裁 刘维:有几类我们特别渴望的,第一类就是行业加AI的人才,可以深入到行业,能解决行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二类就是这种跨学科的人才,包括像人工智能加应用数学、加物理、加化学、加心理学。

  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出台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用3年左右的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