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0:21:03 来源: sp20250104
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平台发展得风生水起,眼花缭乱的短视频更是充分占据了乡村市场。“十一”返乡回到老家,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樵村渔浦,“老铁666”“抖音神曲”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乡村”元素已成为一种短视频的流量密码。一批“新农人”以乡村生活为中心,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乡村的日常生活、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向大众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与乡村文化,吸引了大批粉丝,唤醒了大家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也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信息桥梁。
“乡土气”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出圈”“爆火”,原因在于乡村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还是重要的媒介景观,大众媒介通过围绕乡土空间创造出一系列作品,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乡土气”短视频同时还能激发出万千游子的“乡愁”,“乡村”元素凭借自身特有的质朴、纯粹成为治愈当下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网信事业大踏步向前,为短视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物质保障。技术成熟也让更多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为“网红”,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但面对庞大的流量和利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接得住。随着平台和机构涌入,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乡土化”逐步被“商品化”。因短视频大火的大批“草根”“网红”群体中,有些“网红”为了迎合而迎合,出现了一些粗鄙、反智、泛娱乐化、暴力、低俗的内容。
为了保护好短视频的“乡土气”,需要充分调动起社会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短视频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要健全法规制度,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严格把好信息生产传播关,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平台和机构作为短视频的运营者要肩负起主体责任,走好新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的参与、分享,生产出更多反映时代特征、群众呼声的传播内容,同时要加强对作品的把关审核,完善平台内部处理机制。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