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建成127个新型集体林场 2.1万名农民“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2024-10-30 13:57:21 来源: sp20241030

   中新网 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徐婧)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型集体林场127个,2.1万名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到2025年,全市60%以上符合条件的集体生态林将纳入新型集体林场经营管理,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近日发布了“北京新型集体林场Logo”。标识由北京市的“北”字、森林、水浪、天坛、朝阳、双手、绿叶、欢快人形的抽象造型艺术组合而成。其中,抽象的“北”字直接表达出“北京集体林场”的名称概念特征。字体笔画的动感弧线演变出舞动的绿叶和呵护的双手,环绕托举着茂密的森林、水浪和天坛造型,展现出北京市地域文化特色,树干演变出欢快人形,体现出人人参与建设林场的概念,表达集体林场“北京、绿水、青山”的概念特征。

北京新型集体林场Logo。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林业改革发展处处长陈峻崎介绍,全市自2018年启动了新型集体林场试点建设工作。落实《关于本市发展新型集体林场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建立起全市新型集体林场建设、管理、考评、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的政策体系,为新型集体林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按照建设目标,新型集体林场将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森林资源,通过持续开展森林近自然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物种栖息地恢复等工作,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依托绿色空间和绿色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截至今年10月,北京市共建成127个新型集体林场,经营管护集体生态林274万亩。林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管理,严格依据管护标准和工作月历护林养林。2022年市级抽查的29个新型集体林场的综合得分均在85以上。全市还打造了75个市级示范性集体林场,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陈峻崎表示,全市新型集体林场共为当地创造了2.4万个就业岗位,吸纳2.1万名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其中1.2万名符合参保标准的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参保,未达到参保标准,但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人员也全部签订了劳务合同。通过规范的经营管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实现就业增收,提高了集体林场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近年来,全市集体林场在经营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延庆区的康庄集体林场通过建设乡土植物苗圃、承担居住区绿地养护等工程,年创收200万元以上;通州区漷县集体林场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结合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打造了运河牡丹园,开展森林课堂,实现年创收100万元以上;顺义区张镇集体林场与社会化公司合作,利用林下空地资源,种植了万寿菊、中草药等特色植物,实现年创收100万元以上。

  据悉,2024年北京市将新建集体林场10个以上,同时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以上。相关区每年将发展1家至3家具有区域特色、体现首都水平的森林+休闲旅游、森林+科普教育、森林+疗养健身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提高新型集体林场的多种效益。

  为提高林场建设水平,2024年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生态林管护、有害生物防治、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全市集体林场职工开展培训1万人次,打造一支本地化、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