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澜:一体化,五年变了啥?

发布时间:2025-01-01 07:40:12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杭州6月4日电(记者 王逸飞)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于5日、6日在浙江温州举行。作为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在两天时间里共商新一轮一体化发展大计。

  所谓“新一轮”,不只是指年度变化。从更长维度看,今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挥别过去五年、进入新阶段之年——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其深入推进工作已步入第六个年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过去五年的一体化进程改变了什么?聚焦长三角,从三个维度可以看到答案。

复兴号停靠在杭州东站。铁路杭州站 供图

  变化其一,是有形“连接”拉近着空间距离,这包括铁路、电网、“一体化物流”等。

  以铁路为例,“轨道上的长三角”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也是长三角民众感受一体化便利的重要方面。截至去年底,长三角铁路拥有25条高铁,铁路营业里程超140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是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

  空间距离的拉近,为长三角的要素流动、经济发展带来了更有效支撑。例如浙江的“经济第一区”杭州余杭区以通车运营一年多的杭州西站枢纽为核心,建设了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长三角人才之家),让交通枢纽成为引才第一站。这助力当地人才总量已超41万人,占常住人口近30%。

  沪苏湖高铁、杭温铁路、宣绩铁路……今年,长三角铁路还将开通多个铁路项目。按照长三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基本建成,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

祥符荡创新中心内,科研人员进行研发工作。吴君毅 摄

  变化之二,是无形“链接”促进着区域协同,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获得新推力。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是长三角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长三角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各地间无形的“链接”也为区域经济开放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在嘉兴祥符荡创新中心,成立一年多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多地高校开展起紧密合作,从上海聘请多位专家学者充实科研力量。如今其与14家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未来创新园孵化了十余个创新项目;去年实现合同金额超1.2亿元。

  在上海,“全长三角造”的机器人如今实现每12分钟下线一台;江苏去年牵头实施8个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浙江去年与沪苏皖技术交易16928项、金额941.56亿元……

  《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创新活力的激发也成为三省一市GDP规模去年首超30万亿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的重要支撑。

长三角“敬老通”创新深化改革应用在嘉善落地。嘉兴市委宣传部 供图

  变化之三,是省域“联手”提升民生获得感,一体化惠民成果不断显现。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截至去年底,长三角“一网通办”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52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超2700个文旅场所实现“一卡通”。

  再如消费维权跨域共保方面,长三角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40余万家、“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单位541家;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领域,三省一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7%,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4%。

  过去五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三省各扬所长,长三角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着“美美与共”。下一个五年,面对“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要求,三省一市如何于行动层面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引人关注,这也让未来两日的“温州座谈”更令人期待。(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