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3:43:14 来源: sp202411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新时代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莫高窟人秉承莫高精神,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敦煌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敦煌莫高窟是中外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历史上,莫高窟历经辉煌,也遭受荒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以及几代莫高窟人薪火相续80年,让石窟、彩塑和壁画逐步得到保护和修复。新时代,敦煌研究院聚焦“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在石窟保护、学术研究和弘扬传承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
构建科学保护体系,更好保护历史、传承文明。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莫高窟留存着千年的文明,只有保护好、修复好,才能维护历史真实性、文化延续性。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面临多种病害的侵蚀。为留住敦煌的“风采神韵”,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壁画保护的技术和规范,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石窟预警监测体系,研发了我国首座考古发掘现场移动实验室,建成了文化遗产领域唯一的全气候大型物理仿真模拟平台——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打造了全球首个基于风险理论的丝路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开展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石窟文物安全防护,让莫高窟焕发恒久光彩。
文化和科技融合,莫高窟不仅有了“数字生命”,而且实现了文物相关数据信息的永久保存。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壁画数字化试验。目前,已完成295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186个洞窟的数据处理,5万余张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所有数据都按规范建立数据档案。敦煌研究院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敦煌壁画、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数字敦煌”使文物实现了敦煌文化艺术的全球共享。走进“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游客戴上虚拟现实设备,瞬间跨越千年;沿“飞天”专题线路游览,在增强现实技术场景中和九色鹿合影;打开手机小程序,可听莫高窟官方虚拟人讲述千年洞窟的历史变迁……从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到“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超过2亿人次参与线上互动,经过多年努力,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形成海量数字化资源,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聚焦“高地”建设目标,完善敦煌学学科体系,拓宽敦煌学研究领域。目前,敦煌研究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发表论文4100多篇,成为国内外敦煌学界的重镇。新时代,敦煌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文保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向全球发布目前收录最全的敦煌遗书资料,推出“数字藏经洞”等平台并推进敦煌数字资源的全球共享……保持海纳百川的姿态,敦煌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以煌煌大观之态绽放新颜。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敦煌学属于世界。面向未来,敦煌研究院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同时,用好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并与各国学者一起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本报记者王锦涛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3日 0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