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9:28:38 来源: sp20241118
本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孙秀艳)医疗救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起托底作用的制度安排,用来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记者日前从国家医保局获悉:自2003年、2005年分别在农村、城市开展国家医保医疗救助试点以来,经过20年发展,国家医保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覆盖人群更广,保障能力更强,困难群众识别更精准,救助落实更高效。
20年来,救助规模更大了。国家医保医疗救助对象从最初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防返贫监测对象、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中符合条件的大病患者(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总人次从2005年的969万人次,增长至2023年的2.5亿人次,增长约25倍。特别是2018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医疗救助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救助人次从2017年的9100万人次增长到2.5亿人次,6年增长近2倍。
救助水平更高了。国家医保医疗救助制度在完善过程中,根据救助对象家庭困难程度,分类细化了救助标准。目前,多数地区取消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起付线,提高了救助比例、封顶线,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到2023年,医疗救助资金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745亿元,增长50多倍,涨幅远高于救助人次。
救助范围更广了。20年来,医疗救助逐步向大病慢病患者倾斜,从原有住院和门诊项目分设、资金分别管理,调整为资金共同使用。与此同时,医保部门在医疗救助方面的服务能力更强了。目前,医保部门建立了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预警监测机制,积极提高医疗救助经办服务质量,力争早一天发现困难群众、早一点落实救助待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1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